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穿越人世间,一路狂飙 > 第266章 原创没落;《情圣》

第266章 原创没落;《情圣》

斯卡提名最佳原创剧本,还拿到了当年的北美票房冠军,后来才有了它的系列续作。

十年后,好莱坞迎来号称电影巅峰之年的1994,这一年原创仍然占了半壁江山(51%),《低俗小说》、《生死时速》等都是当年叫好又叫座的原创片,这些影片至今都是影史经典。

好莱坞六大的原创电影在接下来的时间像是坐了过山车,系列大片横出,翻过千禧年,2004的原创电影已缩减至38%,全球票房TOP10里仅剩3部,分别是《耶稣受难记》、《后天》和《鲨鱼黑帮》;

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骤降至25%不到,票房前十只有唯一一部刚好排在末尾的原创——《星际穿越》;

先别急着惊讶,再过几年,好莱坞六大仅有10%左右的原创作品,放眼望去,整个银屏都被系列片和改编片霸占。

以好莱坞当下票房龙头迪士尼为首,其原创剧本几乎只在动画片领域,比如今年的《头脑特工队》和《恐龙当家》,明年的有《疯狂动物园》,后年的《寻梦环游记》,2018和2019则一部都没有。

而迪士尼的原创动画中,不少都是为IP系列片准备的,像1999年《第六感》这样口碑票房俱佳的非系列真人原创电影在迪士尼历年的片单中寥寥无几。

自2015年起,迪士尼不仅原创剧本极少,一些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如《怒海救援》和传记电影《麦克法兰》)也几乎消失不见——这些影片虽然口碑不算差,但是在过去总是排在迪士尼出品电影的票房末尾。

也因此,如今迪士尼几乎只剩下系列动画、”漫威“、”星战“和《美女与野兽》、《狮子王》这样的真人翻拍电影——全是著名IP。

但也正是靠着这些IP电影,迪士尼一步步超越其他老牌好莱坞巨头,成为现在好莱坞的领头者。

从2008年仅占北美票房10.3%,排六大最末,到现在以26%的份额攀升至六大之首,排在第二位的华纳当年票房份额为17.2%。

考虑到福克斯被收购前迪士尼这三年来一直都是产量最小的公司,就知道这个成绩有多耀眼了。

未来的某一年,迪士尼共推出13部电影,全球狂揽73.3亿美元票房,北美赚得30.9亿美元,占北美市场26%;

排在第二位的华纳推出了49部电影——比迪士尼的三倍还多,北美票房却比迪士尼少了10亿多美元(19.3亿),市场占比仅16.3%。

每年仅推出区区十余部电影,迪士尼便轻松傲视群雄,靠的正是迪士尼的“IP”。

而不止是迪士尼,翻开其他几家好莱坞公司的片单也可以看到。

近几年来,除历来类型片最丰富、电影产量最高的华纳,连续两年拿到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绿皮书》和《逃出绝命镇》)的环球,以及排名垫底、苦苦挣扎的派拉蒙每年仍有少量原创电影产出之外。

其他几家公司都出现了原创片可有可无的迹象,迪士尼、索尼、福克斯甚至出现一整年零原创影片上映。

IP当道、原创衰落,与好莱坞大公司的产业结构转型密切相关。

60年代末,好莱坞出现了影片过量生产的情况,再加上制作资金的过度使用,导致了1969-1971年几大制片厂的财政危机。

70年代中后期,为了抵抗风险,好莱坞大公司开始实行控制影片数量和大范围放映的策略,所谓商业大片便从这一时期兴起。

上映于1977年的《星球大战》作为全球第一部卖座的系列大片,在上映当年收获了5亿美元票房,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相关衍生产品的销售额不久之后便超过了这个数字。

《星战》衍生品让人们对这个话题持续保持关注,赚取的大量资金也为系列续作打好了基石。

受此形势影响,自80年代起,几大制片厂就开始扩大业务版图,逐渐成为综合娱乐媒体集团,电影凭其巨大号召力,成为强大的IP宣传器,隶属产业链的一环,而不再像过去一样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当今坐拥庞大IP库的好莱坞龙头迪士尼,其业务现在已经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媒体网络、乐园及度假区、影视娱乐、消费品与互动媒体,IP是其整条产业链的核心。

轮次收入是迪士尼主要的商业模式。

先在电影院推出作品,在影视界赚到第一笔票房后进入发行环节,通过DVD、网络和电视等获得第二笔收入;

在影视作品推升IP热度之后,将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