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活从以前的日日游手好闲,夜夜酩酊大醉,变成了,一边赚钱养家,一边带娃的辛苦劳作。
白光被逼着面对生活的那段时间,或许体会到了罗子群之前的艰辛。
一个男人一边赚钱养家,一边带孩子尚且如此吃力,更何况是一个女人呢?
再者,罗子群以前不仅要赚钱养家带孩子,还要多养一个白光,每天操不完的心不说,白光还要隔三差五的给她添堵。
任谁内心再强大,也在这种日子里坚持不了多久。
所以在罗子君劝罗子群不要和阿辉有染的时候,劝她清醒一点的时候,她却说:干嘛要清醒,清醒多痛苦。
白光在老卓店里打工的那段日子,变化很多。
脾气变好了,人也勤快了,对孩子也有耐心和责任心了。
这一切都归功于罗子群的“豁得出去”。
如果不是罗子群撂挑子逃走,让白光的生活没了依靠,不得不自食其力,那么他将永远体会不到子群的艰辛,将永远不会改变。
就像《知否》中,明兰说过的那句话:这世间,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就看谁比谁豁得出去。
当然我所说的“豁得出去”并不是出轨,而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是一种态度。
因为,很多时候看似是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曾经唐晶很不解的问子群:这白光到底有什么特长,既不赚钱养家,也不做饭带孩子,还能让你这么为她操心。
因为当初爱啊。
当年,无论妈妈和姐姐怎么阻止子群,不要她和白光在一起,都不管用,子群是拼了命的要和白光锁死在一起。
当初有多爱,现在就有多痛。
就像她曾经流着泪对子君说,现在她和白光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罗子群的婚姻正印证了那句话: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却是我自找的。
罗子群最后接受白光的悔过,也是因为,她找阿辉不过是想找个情感慰藉,想把在白光这里得不到的情感,寄托在阿辉身上。
可如今,白光改变了,子群在他身上能看到希望了,能感受到责任和理解了,所以她选择回归家庭了。
女人年轻的时候,想嫁给爱情,稍微长大一点,想嫁给金钱,后来成熟了才知道,自己要嫁的是人品、是责任、是担当。
男人身上的这些品质,才是给婚姻托底的。
罗子群第一次和白光提离婚,是他们吵架吵的最凶的那次。
就因为子群提了一嘴子君的新男友老金,多么温柔体贴,在市中心还有一套房。
白光就不乐意了。
他歇斯底里的骂子群:你跟罗子君能比吗?你有你姐那姿色吗?你也不照照镜子,赶紧拿上你那些地摊货滚蛋吧。
罗子群也不甘示弱,一边骂白光,一边拳脚相加。
那一次,子群彻底绝望,决定和白光离婚。
然而,在子群提离婚的时候,白光却不答应。
在白光的认知里:我们还有儿子呢,我们怎么能离婚。
于是,他又对子群各种悔过和道歉。
他们千疮百孔的婚姻,看在孩子的份儿上,又继续维持着。
很多夫妻,很多时候,吵到最后,什么都骂出来了,就像一对不共戴天的仇人。
因为婚姻里的我们相互太熟悉了,所以我们刺向对方的刀子都是格外的锋利。
我不是非你不可,你也不是非我不可,但孩子身上流着我们血,孩子非我们不可,所以我们就只能是我们,这大概就是将就。
罗子群从粤省回来后,罗子君给她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
罗子群说:我现在要是手上有个5万块钱,我还管他什么白光和阿辉,可我现在手上只有千把块钱,那我当然要想,是跟这个过得下去呢,还是跟那个有未来。
罗子群的认知还停留在“生活要依靠男人”上。
这时候,幸好有罗子君在,罗子君拿出5万块给子群。
罗子君给子群这笔钱的前提是:要让子群和阿辉断绝一切往来,也要和白光保持距离,还要说明怎么规划这笔钱。
其实,罗子君是在告诉子群:生活最终要靠自己。
罗子君的前半生告诉她:没有谁会替她打一辈子伞,还不如自己给自己打伞。
是啊,就算他曾经那么爱你,可谁知道以后呢?
说到底,自己才是自己的退路,自己才是自己的天荒地老。
当你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