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的爱情,是帝王极度的占有欲,一旦不能再拥有,宁可将它彻底毁灭,以他人的名义。
玄宗的爱情,除了皇家的颜面,更是个人的怯懦,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却不敢在爱人面前袒露自己的私心。
狠辣不过如此,伪善不过如此。
陈玄礼在马嵬驿是兵谏而非兵变,名义上是正义的,暗地里则是与玄宗的心理角力,玄宗最后的策略既从名义上满足了兵谏的目的,交待了外面的众多士兵,同时心理上并未落下风。
此时陈玄礼失去了挟兵众的借口,无法再继续较量,所以马上抱大腿表忠心,玄宗的制衡效果也就达到了,不需要更不宜杀人。
而玄宗的贪心在于还要维持自己在爱妃和宠臣面前的光辉高大形象,折腾出一个局中局,除了黄鹤以外,局中人获得的信息都不全面,没有人能彻头彻尾知道真相。
最后是玄宗与贵妃爱情的真相。
藏在七重宝函里的发丝,是对这段旷世恋情最好的注解与象征,七重宝函,是玄宗在爱情里的七副面孔,也是玄宗爱情的七重骗局。
第一重,是玄宗和贵妃凄美的爱情传说。
片中借白乐天之口说出,玄宗宠爱贵妃,倾尽能力讨她欢心,愿用一朝繁荣来换取一个女人的爱情。
贵妃的美举世无双,李白都甘愿破例为她写出可以流传千古的佳句。
在马嵬之变,玄宗大局为重,忍痛下令命高力士缢死贵妃。
后玄宗追思贵妃,哭瞎了双眼,深情感动世人。这第一重,是玄宗给世人和后人看的。
第二重,是玄宗和贵妃爱情的样子。极乐之宴上,高力士问贵妃是否喜欢玄宗送的霓裳羽衣,贵妃不作答也无笑意。
玄宗因贵妃的混血容貌与众不同而宠爱她,以贵妃的名义,极尽奢华向天下人炫耀自己的深情和包容。
贵妃并不爱这些奢侈的东西,她只提出宴会要人人平等上下无别,贵妃最喜欢的是会说真话的人。
玄宗向贵妃许诺,两人要永远在一起不分开。这第二重,是玄宗给贵妃看的。
第三重,是玄宗对贵妃的表面态度。
玄宗对阿倍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贵妃永远都不会是一个人。
玄宗没有惩罚阿倍,让阿倍感到他的仁慈与自信,这种仁慈实际是一种不屑的看轻,看轻是因为自信,自信来自于凌驾一切之上的权力,是帝王的极乐之乐。
就如同玄宗对安禄山的盛情款待,明知对方有异心,依然击鼓迎接毫不放在心上。
这第三重,是玄宗给阿倍、安禄山这样的崇拜者、觊觎者们看的。
第四重,是玄宗对贵妃的真实态度。
玄宗对阿倍说的话,本质是一种宣誓主权的行为,贵妃是属于玄宗一个人的私有物,其他人永远不能妄想染指。
如果有一天贵妃不能留在玄宗身边,那她也不准拥有自由,只能被毁灭。
而且贵妃的性命,重要程度远低于皇帝的权力地位,两相冲突时前者必须马上牺牲。
所以玄宗在跟黄鹤合谋自保的计策中,无论如何贵妃必死。
这第四重,玄宗只给黄鹤这个唯一合谋者看。
第五重,是马嵬驿事件中,玄宗对贵妃的伪装态度。
玄宗说自己很想用人头换贵妃活命,但怕违背永远陪着贵妃的誓言所以不能去死。
黄鹤提出早已合谋好的尸解方案,玄宗先是声称不要贵妃受这样的苦,又在演示后假意询问黄鹤,引出尸解法没有痛苦的回复。
这是玄宗在演戏,他要在贵妃和在场其他人的面前,保持自己深情仁慈的假面。
除了少年们,其他人包括贵妃都知道,一个众所周知已经死掉的著名女人,是不可能再回到皇帝身边的。
贵妃知道玄宗的真实想法,知道他在骗自己,无论尸解法真假,两人不会再相见了,自己也许会死,只是不知道怎么死,以为能得个痛快,也许真的会长眠,但不会被人找到,那也等同于死。
高力士、阿倍和白龙不知道尸解大法有诈,他们以为贵妃只会长眠在古墓里。
对高力士而言,贵妃不死,这已是玄宗的仁慈。
对阿倍而言,贵妃会永久沉睡,但还有一丝重生的希望。
对白龙而言,自己会尽快返回救出贵妃。
丹龙起初也被蒙在鼓里,后来从父亲那里得知真相,无法违抗父亲退出骗局,成了协助者,但他以为贵妃会在失去知觉的情况下被尸解酒杀死,不受痛苦。
这第五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