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敌为友,不分种族,维和共存。”
影片中的霍安是虚构的人物,但仍然有着历历可循的原型。
在西汉时代,霍氏一族是举足轻重的名门望族,自汉武帝以来,已经发展到可以左右朝政的家族。
最著名的霍光辅政,便是这个家族政治势力的最好说明。再如嫖姚将军霍去病,更是以西征匈奴而名留青史。
霍安在影片中是绝对的主角,不论是影片一开场的“劝架”还是成为“头领”,到后来带领罗马军队打败提比斯军,他俨然已经化身为一位超级英雄。
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塑造,将英雄主义情怀表现出来,是包括电影在内的众多文艺作品表现的主题。
影片的英雄主义情怀即与传统文化对英雄的推崇与敬仰有关,也和导演的个人经历以及思想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英雄的影视表达最明显的是姜闻。
但,毫无疑问的是,天降雄狮的导演的内心深处同样萦绕着英雄情结。
《三国之见龙卸甲》、《锦衣卫》再到《天将雄狮》一直在延续着导演的英雄情感,既有英雄迟暮,无力回天的悲壮,也有最终正义的豪情。
除了影片中霍安的英雄形象,还有卢魁斯、也包括西域多民族的壮士以及罗马将士们,英雄形象在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宏大的历史叙事背景下,显得崇高又悲壮。
电影中,罗马军队帮助中国军队修建城池,在休息整顿的过程中,中西方不同民族的建筑理念相互沟通与融合,不同国籍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展现的淋漓尽致,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与风貌;
在罗马军人们跟随小王子深情忘我的唱响国歌的时候,华夏军队也缓缓地抬起手共同唱响那首深入灵魂的旋律,音乐语言极大发展了突出主题、渲染气氛的作用。
两个国家的军队在正义与邪恶的交锋中同仇敌忾,面对邪恶,协力合作,为了保护丝绸之路在正义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观众从中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不只有战争,和平是所有人向往的,这也符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实很多香江导演的立意都不错的,但对于历史的了解和研究真的差点意思。
就比如这片子的导演李任岗,这位毕业于加拿大的奇男子似乎对华夏历史有着非比寻常的偏好,从让人吐槽了N年的《见龙卸甲》,一直到《天将雄狮》,每部电影里都是满满的历史……
好像从来没见过那么一个如此酷爱改编华夏历史的导演,偏巧他还都喜欢挑九年义务制教育都无可避免的那些著名历史改编,让中学生都忍不住看出里面的BUG吐槽,也算是种执著。
说句实在话,刨除各种BUG而言,《天将雄狮》是部挺不错的电影,场面宏大,故事完整,人物鲜明,除了开头结尾那两个讲英语的华夏人有点出戏外,就算是久违的飞碟帽都看着挺带感的……
但偏偏……导演大哥非得在其中插入各种漏洞百出的BUG,让人每次想要热泪盈眶的时候想想真实的历史都很出戏……
比如有点老的霍去病,这个算是鸡蛋里挑骨头,根据史实记载霍去病24岁就挂了,让78年已经冯少锋演实在是有点……呃……老了。
再比如罗马帝国的……太子?
古罗马帝国确实存在过君主制,包括公元前7世纪的王政时期,以及后来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时期和更后面“君权神授”的多米那特制。
但偏偏……偏偏在华夏皇帝汉武帝死之前……古罗马都正好处在一个历史和政治课本都重点着墨的“共和制”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总结下来就是——木有国王!国王都木有了……当然更不可能有太子和宫斗这玩意了……
所以每次看到天真的小王子和狠毒的大王子的时候,都有种“你特么在逗我”的感觉。
至于倒霉国王克拉苏……嗯,这其实是个挺有名的人物,他击溃过一本著名的作品《斯巴达克斯》,没错!就是那次已经被写成世界名著的角斗士QY。
但是他远远没有和他有关系的另外一个人有名,这个人就是后来古罗马帝国最有名的大帝“凯撒”。
克拉苏曾经为凯撒还过贷款,不,是借款……还和凯撒以及庞培还结成过著名的“三头同盟”,而最让人觉得这个电影很扯淡的是,克拉苏正是因为溃败于安息国,死在了卡莱战役中。
《天将雄狮》电影的源头也是因为有人说克拉苏的长子没有在这次战役中死亡,带着勇猛的第一军团残部逃到了骊靬……。
如果真实的克拉苏知道后面有导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