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大奶奶走后,贾珍从里屋出来,问贾璜媳妇过府有什么事?
尤氏答道没事,说她初来时面有愠色,后谈起咱儿媳的病情她脸色缓过来了,你一来她就走了。
说到这里,尤氐叹了口气。说“可卿的病一天重似一天,请來的大夫不少,一个中用的没有,一天西五遍的给孩子诊脉,把别人诊脉病情重说一遍,然后又西五个人凑一个方子,煎了药又不见效,还显得他们很认真的样子,照这样子,可卿的小命早晚交到这群庸医手里。”
听了尤氏的话,贾珍脸上有了笑容说:“有件事正想和你说,早间冯紫英过府来看我,见我面有忧色,问我有什么忧虑事,我便把可卿重病不治的事情给他说了。
冯紫英听后大笑,说该着可卿除灾。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说,冯紫英说巧了。他有一个好友姓张,医术精湛,诊脉断病,不差分毫,出方成药,药到病消,不敢说启死回生,断人生死不是虚言。”
听了贾珍的话,尤氏脸上有了笑容,念了声阿弥陀佛,可儿有救了。忙打发小厮去叫贾蓉。
不一会的功夫,贾蓉进了正房,见过爹娘,垂手而立,听候训示。
贾珍拿出自己的帖子,要贾蓉去冯紫英府上请张太医给可卿诊病。慎之又慎的嘱咐儿子态度要真诚,礼数要周到务必把张太医请来。贾蓉拿着老爹的拜帖走了。
可卿的事商量完了,夫妻俩又说起老太爷贾敬过寿的事,自从秦可卿添病,老爷,少爷,奶奶都围着病人转,郁闷的气氛在宁国府的漫延,阖府上下,老老少少都苦着一张脸,谁也不想笑。
贾珍也感觉太沉闷了,老太爷的寿辰到了,这是大喜事,就想着大办,把宁荣两府的人都聚在一起热闹热闹,冲淡冲淡府中的低靡。
贾珍就去了老太爷修仙的玄贞观。要请老太爷扶鸾移驾,去宁国府做一回人世间的老寿星。
贾珍一个揖行到一半,就见贾敬摆了一下佛尘,口诵法号道:“本尊己离凡尘,入了仙道,心中无我,无他,无家,无业,所修者,明道也,施主请回吧?无量天尊!”
贾珍知道老爷子的德兴,憋着笑再次相请。“父亲,儿孙满堂,阖府盼归,你老人家就走一趟,受了众人的跪拜也当不住您老修仙呀!”
“混账东西说什么胡话,你想为我好,就把我注解过的《阴鸷文》抄上几百份,几千份刻板成册,送文民间,多为我积些功德,强过受你们的跪拜!
大后天我是不会去的,你要是过意不去就在这里跪了吧?后天你要是再领着人来闹我,看我不依你!”
贾珍把去玄贞观见贾敬的事情说给尤氏听。尤氏淡淡一笑,往年也是如此,他要是能回府过生那才是奇怪呢?老寿星不来,不影响宁国府盛宴。唤人把管家叫来,吩咐他准备大后天的宴会,定席,请戏,一并事情交待个清楚,贾蓉也把张太医请来了。
贾珍慌忙出厅相迎。父子俩把张太医让进客厅。小厮捧茶。贾珍亲自把盏,以示对张太医的敬重。说,”我与冯紫英莫逆,得知老先生人品高洁,医道精深,是贾府承恩,我儿病孽得消,才遇着了先生,先生端坐,受贾珍一拜!”
张太医双手相搀,连声不敢说:“晚生粗鄙下士,难登高雅之堂,听闻贾兄候门簪缨,不觉惶恐,大人家风谦恭下士,又承呼唤,弟怎敢不来?见兄人品高峰仙峻,又觉汗颜,奈弟学识短浅,有负兄望。”张太医施礼。
贾珍又客气了一番,方让贾蓉领着张太医去了秦可卿的房间。
走进房间,见了秦氏,问贾蓉道:“这就是尊夫人了?”
贾蓉答是,说:“请先生坐下,待我把贱荆的病情说与先生,以便先生把脉。
”张太医笑说:“以我之见,还是先把脉为是,看完脉象,再说病情,大家研究一个方子才是妥当。
贾蓉行礼,盛赞张太医高人。
房中丫环婆子静立等候,听着吩咐。老先生要诊脉,早有那有眼色的婆子捧过迎帎,把秦氏的玉手放在迎忱上面,
张太医把手搭在左手腕上,探查脉息,过了半刻钟,复又在右腕上探查。诊完脉息又看了秦氏的眼晴,舌苔,方才起身离开卧房,来到客厅。早己有小厮捧过茶来,张大医接过茶杯品了一口,见贾蓉急切切的望着他不语。放下茶杯说”尊夫人左寸沉数,心气虚而生火。右关沉伏,乃肝脏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乃肺经气虚,,右关虚而无神乃脾肝相克。心脉气弱必有心火,火盛气弱必主经期不调。肺气太弱主兆夜不能meⅰ,头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肝相克,必然不思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