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如此大的信任,
不但让指挥原班人马,而且把‘航空母舰’拨派来使用。
有了这种巨舰,对打败司马懿更加有信心了。
司马懿两日后整军出发,三日后和吕蒙军相隔百里立下水寨。
袁军战略的主战场开始东移,没有了司马懿水师的羁绊,荀彧蠢蠢欲动!!
在此,要特别感谢一下周瑜,他把诸葛亮拖死在会稽,刘备军寸步难进。
名将,就是名将。
荀彧将主力大军瞄准京口。
京口是孙坚所建。
江东第一个扼守长江的重镇。
这里地邻三江,城防设施坚固。
号称‘铁瓮城’。
意思是固若金汤,像个钢铁铸造的坛子。
此城地处吴头楚尾,居于南北陆路要冲。
同时是刘表和淮南袁术的对象。
周围大江环绕,地形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荀彧、子龙驻军的江都和京口一水之隔,遥遥相望。
江都也是一座战略坚城,城池比京口还大。
不过,眼下作用不大,因为淮南军志在出击。
司马懿一动,荀彧、鲁肃、刘晔三路渡江。
不为别的,只是让朱然、孙恒的船队故此而失彼。
荀彧声东击西。
让鲁肃在皖城做出渡江的态势,吸引朱然注力。
朱然的主要防御阵地是濡须口,他觉得淮南军多半会出合肥,攻打石头城。
理由很简单,京口的防御太坚固了,是块硬骨头,轻易啃不下来。
却没料到荀彧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了京口。
理由也非常简单,因为京口是距离吴郡最近的一条路。
基于这点,荀彧设计让刘晔、雷绪帅不到两万兵马出合肥,
至巢湖,兵锋直指濡须口。
一路上命士兵拉开距离,多设旌旗,鼓噪呐喊,声闻十里。
惹得大路尘土滚滚,仿佛有几十万大军在行进。
用来吸引朱然军主力。
朱然也是东吴不可多得的主力战将。
派人探明情况,立即作出决定,
要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趁着淮南军主力集中在濡须口,
帅军从皖城一线攻陷寿春,东吴就安全了。
孙恒也觉得有道理。
所以只留下大将审德帅一万兵在北岸羡溪城附近扎营,挡住刘晔。
两人却帅主力大军沿长江西进,在皖城附近登陆。
预备主动出击,大破淮南兵。
挫败其过江入侵的野心。
荀彧听到这个消息后,连连拍手,大笑不止:“吾计成矣!”
两人在北岸登陆,派人前去哨探,
回来报告说,城头上旌旗寥寥,防守异常的稀松。
而且附近的官道上车辙纵横,足迹明显,前几日很可能有大队人马调动。
朱然和孙恒相视一笑,心想,果然不出我之所料,皖城已经空虚了。
两人也不立营寨了,挥军向皖城扑去。
来到城下一看,朱然差点把嘴巴笑歪了。真是天助我也!
城头上只剩下十几面破布条一样的旌旗,防守的士兵,
除了十几岁的娃娃,就是七十几岁的爷爷,
每隔两三个垛口才有一个人绰枪而立。
虚弱的士兵,仿佛一松手就能摔倒在地上。
朱然挺枪立马在城下大叫:“我乃东吴大将朱然,识趣的赶快投降!”
半天城头上跑出来一个傻乎乎的武将,往下一看吓得面如土色,说话都结巴了:“朱然?你怎么来了?”朱然仔细一看,原来是熟人:“这不是孙高吗?你投不投降?”
孙高脸色一变;“要我投降,看你有没有本事了。”
转身下城,组织了一支规模在三千到四千的老弱残兵杀出城外。
朱然都替他脸红,这种队伍也好意思拿出来丢人现眼。
向后一挥手,精锐吴军杀了上去。
守军都是炮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