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字:“那你知道齐将军的事吗?”
小孩犹犹豫豫,齐元敲了他一个脑瓜崩:“有什么不能说的?”
小晏徽明吃痛,哼哼唧唧的指责:“元郎君怎么能这般对我?”
“怎么不能?”
齐元老神在在:“我可是要和你叔父在一起的,就是你的长辈,你在长辈面前犹犹豫豫的做什么?”
小世子被拿捏了,又不甘的嘟囔:“那我们还是朋友呢!”
齐元指责:“哇,那不是更过分了,居然对朋友有所隐瞒?”
小世子泄气:“有,还是湖阳郡主,湖阳郡主做了好多媒,好坏半掺,不过她依然乐此不疲。”
齐元眉毛皱起,真是吃饱了撑的,人老了闲的,一天天没事干净不干人事。
“最得意的一桩就是十几年前,在她办的牡丹诗会上,永平侯嫡长女和镇国公嫡子相识定情。”
齐元没有任何反应,小晏徽明解释:“就是齐将军和他的夫人啊!”
齐元恍然大悟,他说永平侯怎么听着那么耳熟。
以安郦君的性格来说,她追求的必然是志趣相和、相守一生的爱人,绝不可能接受夫君纳妾的,更不用说以当时安郦君的身份来说,远不如侯府嫡女。
他们有婚书但没有走过三媒六聘,真做这个镇国公长媳也只是受人白眼,夫君还琵琶另抱一个名门贵女,安郦君选择离开再合理不过的,可是齐覆疆没放她走,她留在了合县,或许是出于男人的占有欲作祟,或许是因为她一意孤行要带走自己的孩子。
“然后呢?”他们倒是成了一段佳话,母亲却从来不曾出现人前,在合县终其一生。
“然后他们订婚了……”小世子难以言喻:“有一年叛乱,玉京城里火光通天,我父亲说他那时候也才几岁,只记得大火烧了一整天,兵刃相接的声音就没有断过………直到第二天才停,第三天就发生了一件轰动玉京的大事……永平侯嫡女徐萋珠牵着幼弟,带着订婚信物到镇国公门口要求镇国公府履行婚约。”
在大渊历史上,宏武帝后期绝对是最耀眼也是最混乱的时代,最耀眼是因为宏武年的皇子天资卓越,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雄韬伟略的经世大才,最混乱是因为仅仅宏武三十七年之后,就发生了十多次叛乱,最严重的两次玉京几乎毁了,政治腐败、秩序混乱,大渊皇朝在宏武帝的统治下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大渊皇室在他的控制下几近疯癫、荒诞不经,世家们惶恐不安,朝臣们战战兢兢,最终在走向灭亡的最后一刻被拉了回来。
在这数不清的叛乱中家破人亡、无一活口的不计其数,永平侯满门被灭活下来一儿一女甚至算得上幸运,更幸运的是永平侯还有一个武将亲家,在宏武年,武将的地位绝对比文臣更高,因为鞑靼犯境、流民叛乱、东南边防都需要武将,文臣只能算被裹挟在大渊皇室里的碎渣,即使有经世致用之才也未必有实现的机会,凡是从宏武年活下来的几乎都是如今的内阁成员,也才有了天元初期连开科举的政策。
永平侯嫡女直接上门要求镇国公府履行婚约实在是一个勇毅之举,徐萋珠一个未满十八的女郎硬生生借着镇国公府的襄助,仅用三年就重振永平侯府,当时多少人不赞一声好魄力。
镇国公府也没有落井下石,风光迎娶长媳,夫妇相濡以沫十多载,不纳妾,无庶子,成就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