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啊,能否稍微歇歇脚,大清早起来,赶了十来里路,累的脚都快走折了。”
“我说小伍,我这快五十岁的人,比你大了两轮多,我老骨头都没叫唤,你这年纪轻轻的怎么和泥捏的一样,这体况也难怪张将军那当不了兵差。”公孙默站住了脚跟,冲着气喘吁吁的伍复无奈的摇了摇头。
“军师,真吃不消了,之前在张将军那,我最多也就是在后营做做零碎散活,你看我这细胳膊细腿了,哪跑过这远门。”
“早知道你这么不经颠簸,我就不拉你出门跋涉了,你遭罪我也遭罪。”
宛城大胜后,公孙默的穿越之行打出了个开门红,随后便着手考虑如何立足。庆功宴后,公孙默第一件事就是借机向张绣请求,将帐中伺候吃喝的那个老侍从给撤换掉。原因非常简单,这个贴身侍从跟随贾诩多年,对贾诩平日的言行起居知根知底,公孙默若和他继续朝夕相处,难保不会穿帮,保险起见,换个生人才是上上策。
这个叫苦不迭的这个伍复,则是公孙默和张绣讨来的小厮。伍这个姓氏哪怕摆到中国古代也不算常见,公孙默搜肠刮肚,也就想起来个一夜白头的伍子胥。一番攀谈之余,公孙默才知道这个伍复并非泛泛之辈,而是郭汜部下伍习的远房表弟。
公孙默在穿越前正在宿舍嚼大部头的文言文《三国志》,穿越之后盘点了一番,发现那本书摊买来的盗版《三国志》居然和自己肉身一并完成了时空穿梭。
偷偷翻了翻《三国志》,才算捋出了点眉目,当年李傕郭汜这两个兵痞在洛阳大打出手时,正是弘农张济风尘仆仆赶来当和事老和稀泥,并一手促成了献帝东归洛阳(张济自陕来和解二人,仍欲迁帝权幸弘农)。而人小鬼大的伍复眼看洛阳不是久留之地,见势不妙的他趁机跳槽到了张济处落脚,张济死后,伍复也顺理成章的委身张绣麾下。
事实证明,伍复趁早离开郭汜这艘沉船是对的,献帝脱身后不久,李傕郭汜这两个军匪也一拍两散,穷途末路的郭汜只能选择蜗居在郿坞苟延残喘,今年(197年)上半年就遭遇部下伍习下克上处死(汜为其将五习所袭,死于郿)。
史书上没记载这个伍习上位后是什么下场。八卦的公孙默还想和伍复打听打听,没想到伍复却是没好气的撂了句话:“军师,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现在这炎凉世道,都是骑驴找马的过活,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哪儿管得了人家过的咸淡。”公孙默寻思人艰不拆,人家这家丑还是别去揭伤疤了。
这短小精悍的伍复,公孙默寻思怎么也不是个当兵的料,不过公孙默相中他伺候饮食起居,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来这伍复不过只是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连起字的年纪都还没到,涉世未深的他没什么城府。二来这伍复虽然身板脆茬,但术业有专攻,当不了兵的他在后营却是烧得一手好菜,张绣就是安排他在庖厨打下手。公孙默自己现实里是十指不沾阳春水,锅碗瓢盆都不碰,反正穿越都穿越来了,那不得过过嘴瘾。
眼下七月流火的季节,公孙默和伍复的出行是奉了张绣之命,南下前往襄阳,与张绣宗主荆州牧刘表会晤。一来此次凯旋向其报捷。二来则是借着邀功之名,和刘表多要些粮草辎重。
虽然此役张绣收获了不少曹军的弃辎,但那么多张嘴嗷嗷待哺,十天半个月就要见底。而刘表等一干荆襄门阀对待张绣的态度,就和蒙古人熬鹰一样,驯鹰人把鹰喂的太饱,搞不好猎鹰干脆就一去不复返的飞走了,只有每次喂个七八分饱,才能维持猎鹰的雄性。
因此刘表每次拨付粮草抠抠搜搜,最多只发两个月的,生怕张绣坐大尾大不掉,扣掉粮草运输时间,每个月张绣都要派人去襄阳催粮,一想到有机会能和荆襄九郡的俊彦们打照面,公孙默二话不说请缨接下差事。毕竟除了刘备日后的东家刘表,还能看看蔡瑁张允这些投降派的庐山真面目,谁不心动?
只是伍复这个体能也太拉垮,和弱不禁风的林黛玉似的。这个伍复要是穿梭回公孙默所处的21世纪,十有八九也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死肥宅,
眼看伍复实在有气无力,公孙默也没办法,只能让他把马拴在树上,就地生个火打尖歇息。
“好嘞军师,你稍等片刻,我这就去拾掇下,瞧好吧。”一说到吃,伍复倒是一扫之前的萎靡不振,三下五除二从马背上拿下炊具收拾了起来,随后提着一把短弓就走进了旁边的竹林,没一会儿公孙默听到林缘中一阵悉悉索索,又是飞鸟受惊的几声尖鸣,伍复便拎着一只带血的飞禽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