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张绣显然对这个答案有些意外。
“然也。”
“我们与徐州素来井水不犯河水,如此外盟,会否唐突了些?”
“实不相瞒,刘玄德早有连横之志,此次在下南行,偶遇小沛特使孙乾意图结交刘表,奈何吃了个闭门羹,在下与之攀谈一二,方知小沛也是累卵之境,前有袁术曹操,后有吕布,绝非久留之地。”
“孙乾与尔作何允诺?”
“兹事体大,无论孙乾还是在下都不敢自作主张,孙乾答应回去与刘玄德知会此事,因此吾方来征询将军意见。”
“假使刘备确有此心,此事依旧得步步为营。文和,若刘备愿意成行,中间所隔豫州袁术曹操等必将从中作梗,万一碰壁便万事休矣。再者,若刘备兵临南阳与我等结盟,当如何安置其众?刘备此人我也有所耳闻,虽不善兵事,但也素有雄志,绝不会安心为我等驱驰,必要有一城之地以安齐心。
“将军所言极是。”这两个问题公孙默早打好腹稿了,难不倒我。“豫州袁术年初僭号称帝,悖逆之举早已触犯众怒,而曹操的豫州许都朝廷为汉室正朔,断然不会容许袁术跳梁之举,待两者相争,便是刘备成行之期。”说完这句,公孙默停了停,让张绣消化一下先。
“二者,刘玄德何以立足之说,将军的宛城和马氏的新野都不必腾挪,南阳还有个地方虚位以待。”
“哪里?”
“蔡瑁所占据的章陵。”
听得这么说,张绣不禁陷入沉思,公孙默的说法不能说是十拿九稳,但确实是颇有可行之道。自董卓焚毁洛阳迁都长安后,关东诸侯便陷入了群魔乱舞的混战中,处处地盘都是城头大王变换旗。但是也有两个例外,那就是并州和豫州。
一直到官渡之战前,并州和豫州长期缺乏强力人物进行整合,简直和金三角一样是个三不管区域。而建安二年(197年)的豫州更是个不毛之地,除了豫州北侧的颍川郡以及东南侧的汝南郡被曹操袁术盘踞,中间的狭长地带刚好是一条无主走廊,小沛的刘备若真想通过豫州抵达荆州,一番盘桓应当不是难事。
再说刘备落脚章陵,眼下的章陵太守正是死敌蔡瑁,但是蔡氏家族的基本盘都在襄阳,章陵一代根基并不牢靠,如果能把蔡瑁从章陵驱逐出去,那么宛城、新野、章陵便能形成一个三角形鼎足而立,凭借南阳一郡之地与刘琮党周旋。
“将军,刘备既谴使者孙乾出使荆州,必有睦亲之意,在下若是前往斡旋晓以利害,想必能够水到渠成。”
“只是,要想法子让蔡瑁从章陵的萝卜坑出来,怕是还要费一番周章。”
“那是后话了,到时见招拆招再想办法操持运作。”
“不过文和,这特使肯定非你莫属,这一趟东去小沛,可是凶险至极啊。”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此言诚不我欺。”
“文和这般胆识,此行必将马到成功。”
虽然与张绣已经敲定了出使小沛,但出发前还有一干琐碎需要料理。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贾诩的职位问题,贾诩上一个朝廷认证的官方头衔,还是李傕的长安小朝廷所授予的光禄大夫,比两千石的光禄大夫虽然不属于九卿,但也算是文职高官了,而刘协东归洛阳时,深知韬光养晦的贾诩干脆辞掉了官职(天子既出,诩上还印绶),防止树大招风被人盯上,也就是说严格意义讲来,眼下的公孙默(贾诩)其实是一介白身,并无官职。这么个光杆身份作为张绣的参谋当然没所谓,但既然要出使其他割据,要还是个黔首布衣显然太过掉价。
当然,现在的许都朝廷肯定不会给贾诩授予啥官职,曹操的儿子都交代在你手上,不诛你九族就不错了,还敢和我要官?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东汉的领主早就把表奏这一套戏码玩的炉火纯青了,什么你表我个州牧我表你个刺史,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张绣的职位也就是个区区杂号将军(建忠将军),因此他给贾诩的表奏职位肯定不能高过自己,斟酌一番后,张绣决定向襄阳刘表表奏贾诩为荆州别驾从事。
这个别驾从事是啥玩意?这是一个标准的地方官,你可以理解为州牧刺史的顾问参谋,用现在的话说就类似秘书,这个职位的职场定位非常模糊,通常州郡行政长官为了笼络人才,经常会授予这个虚职给人吃空饷(比如糜竺就曾在徐州干过这个闲职)。张绣向刘表要这个文职,既不会让公孙默的身份过于显赫引起旁人多心,在外交上更是能让他以荆州方面的名义与对方进行外事斡旋,堪称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