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廖欢欢就害怕地带着儿子回了娘家,陆强也跟着过去哄了好几天。
但那几天,怎么说呢,虽然他看起来很尽力,但确实不明白为什么廖欢欢会不高兴,只是因为丈夫的身份,一边猜测廖欢欢的喜好一边好好哄着。最终,廖欢欢虽然劝自己原谅了陆强,回了家,但那天之后,她越想越觉得恐怖,再也无法信任陆强,心力交瘁的,人也越来越瘦。
本来她就在四处打听小仪姐姐的消息,想要外出见小仪姐姐一面,好好问问当年的事情,是什么让她退婚离开的。此时,小仪姐姐回来了,所以才会在回来的当天就能找到我们,留下纸条。
听完这些故事,我们都觉得非常的唏嘘,到底是什么,让陆强是这样看起来表面温和,又内在如此残暴而不自知的呢?众人都没有主意,一顿吃喝后也就散去了。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黎优从梦中醒来,发现昨晚半夜小仪姐姐在他们仨人的微信群里发了不少消息,有挺多撤回的,也有挺多来不及撤回的,大概就是她想要回家去看看她爸爸,但是又觉得犹豫。
黎优马上问小仪姐姐是否醒着,她愿意陪她一起去看她爸爸。
没想到,小仪姐姐真的一夜未睡,秒回了黎优的信息。仅仅15分钟后,俩人已经迅速换好了衣服,在黎优家门口集合啦!
黎优拉着小仪姐姐往她许久未回的家跑去,还没两步,她又停了下来,犹豫着说,其实她也还没有太准备好回家。所谓“近乡情更怯”,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嗨,你们在干嘛呢?”从街角拐弯处跑来的,正是郝耳。
郝耳戴着一个小小的非入耳式蓝牙耳机,一身运动服洁白,加上利落的短发上点点汗珠,在这深秋的日子里看起来也充满着夏天的活力,黎优突然觉得郝耳就是高大驼背版的郝帅,一不小心就嘴角挂住了笑。
“嗨!”小仪姐姐虽然不认识郝耳,但还是下意识礼貌地打了招呼。
黎优打开天福香茶铺的门,仨人在茶铺里落座,泡一杯清淡的茶,拜托隔壁早餐店送来了早点,大家就在茶庄先吃点东西,反正,慢慢来,没有什么很着急的,能去就去,不去了大不了就不去了呗。
有郝耳这个专家在帮忙,大家自然理所应当地问起来他怎么看这样的情况,毕竟这种对待其他生命冷漠得如同钢铁般的状态,莫不是精神病?
郝耳又再一次发挥了他的专业知识。原来啊,这样的情况并不代表陆强就是精神病,反而可能他自己的童年也经历过或者看过类似的情况。
比如,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暴力、被忽视或虐待(包括对待动物的虐待),他们可能会将这种行为模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这种模仿行为可能不是有意识的选择,而是一种学习到的应对机制。
又比如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接触到关爱和同理心的表达,或者他们的情感需求经常被忽视,他们可能难以发展出对他人(包括动物)的同理心和关爱。
除了这些童年的因素,还有可能有别的因素,比如陆强的这些行为可能是更深层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志。例如,某些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或深层的情绪调节问题可能会导致个体无法适当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伤害到动物。
大家 一致摇摇头,觉得陆强并不属于这种情况。毕竟陆强平时看起来很和善,没有别的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表现啊!
郝耳又接着说:在某些情况下,对动物的伤害可能源于简单的无知或缺乏教育。陆强有没有可能是不了解如何正确地照顾动物,或者不理解动物的感觉和需求,这可能导致他们无意中伤害动物?
大家听完郝耳的话语,忍不住都哈哈大笑,毕竟郝耳刚来这个城市,是不认识陆强的,但陆强作为本市少有的高大帅气的“明星”,大家都多少有认识他,他并不是无知如孩童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