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救命!我被心理咨询师拒绝了! > 第62章 患癔症的孩子9

第62章 患癔症的孩子9

黎优跟着老胡头夫妻俩来到icu门口,目睹了整个事情的过程,她迅速用手机通知了郝耳,准备迎接小来访。

没想到,等医生跟老胡头夫妻俩说完小胡已经无大碍,可以转入普通病房的是呢,老胡头哈哈大笑,喊着:“好,好,好!转院,这就转最好的私家医院去!”

黎优毕竟年轻,定力不行,跑过去直接对老胡头说:“不行,你转院了,小胡怎么做心理咨询?”

老胡头一愣,大概是又想起了那位把自己家庭害得如此悲惨的黄大师,担心又遇到神棍,竟冲过来想要和黎优干架似的,嘴里大喊着:“我咨询你个芭乐!”

黎优吓得连连后退,还好,一只宽大的手掌扶住了黎优的背,一个高大的身影在黎优身旁出现,震慑了老胡头,让他没有那么激动了。

而黎优,闻着身旁出现那人的气味,就觉得心里一阵安宁——是郝耳,郝耳来了。

“您好,我是追踪小胡状态的心理咨询师,郝耳。”

郝耳的声音总是那么稳定,老胡头还想发火,却被他自己给压下去了,他想听听郝耳想要说些什么,跟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关系。于是,画面变得有些滑稽,一边是面对郝耳愣住的老胡头,一边是护着自己的郝耳,黎优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嘴角不自觉挂上了微笑。

郝耳邀约老胡头进入到他的心理咨询室里去谈谈,但老胡头似乎并不愿意。

郝耳便告诉他,进入心理咨询室,不是为了受限,而是为了自由。如果他觉得和郝耳做心理咨询不适合小胡,作为小胡的父亲,确实可以不让小胡去做心理咨询的。然而,现在能知道小胡具体看见了什么、经历了什么的,只有小胡自己。对于三岁多的孩子,也只有心理咨询可能可以让他用象征性的方式说出他的经历了。

而且,郝耳也很欢迎老胡头先到心理咨询室里说说他自己的担忧,了解更多跟心理咨询有关的设置,再来决定是否让自己的儿子进行心理咨询。

黎优不知道他们在心理咨询室里具体说了些什么,反正老胡头从心理咨询室里一出来,就紧紧地握住了胡太太的手,坚定地让小胡开始在本院住院,且进行心理咨询。

从老胡头的口中,黎优知道了小胡会每天到沙盘室进行沙盘游戏治疗。但什么是沙盘游戏治疗呢?黎优询问了郝耳,得到以下回复:

沙盘游戏治疗最早是依照卡尔·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了个人潜意识中的普遍象征和图像,这些称为“原型”,以及个人和集体潜意识在人类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从荣格的角度来看,沙盘游戏治疗可以看作是一种启用个人潜意识的方法。在沙盘游戏中,个人会使用小玩具或符号性物品在沙盘中自由地创建场景。这个过程无需言语交流,允许个人表达并探索他们内心的感受、冲突、愿望和恐惧。

这些场景和物品的选择与排列往往充满了象征意义,反映出个体潜意识中的内容。根据荣格的理论,这些象征可以连接到集体潜意识中共有的图像和故事,这是所有人类共享的心理内容的库存。

荣格认为,通过象征性的表达和创造性的玩耍,个人可以与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有助于整合个人的意识与潜意识,进而促进自我实现和心理成长。

然而,郝耳虽然使用沙盘,但他是用传统精神分析的视角去进行工作的,精神分析家,或者说心理动力学流派的心理咨询师使用沙盘游戏来与儿童进行工作时,实际上是利用了一种非言语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很适合儿童,因为儿童可能还没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经历,或者可能不愿意直接谈论它们。

在沙盘治疗中,和荣格的沙盘游戏疗法一样,儿童被引导在一个装有细沙的盘子自由地玩耍,治疗师会提供各种小玩偶、动物、树木、石头、栅栏、建筑物和其他小物件。儿童可以选择这些物品,并在沙盘里自由地排列和操纵它们,创造出自己的世界或场景。

这种游戏的过程对儿童来说是自然而有趣的,而对于治疗师来说,则是一个观察和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窗口。儿童在沙盘中创造的场景和他们玩耍的方式可能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感受、遭遇的困难,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人和环境。

精神分析家会观察儿童与沙盘中物品的互动,以及他们创造的故事和场景,还有,如果儿童愿意的话,倾听他们的话语。从这些互动中,治疗师可以获取有关儿童内心冲突、愿望、恐惧和感受的线索。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治疗师更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