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方敏站定擦着汗水,苏小丹迎着一笑,开口问道:“累吗?“方敏轻轻哼了一声,笑着回道:“你说呢?咋不累呢!不过还好,不算太累。“
苏小丹迎着他“嘿嘿“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累不累?回忆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
方敏只哼了一声,知道那是口头弹。心中在说,容得你来教训我?但他并没有说出口,只微微点点头,冲她笑着应了一声:“当然!“歇息了一会,苏小丹像想起什么一样,愣着方敏开了腔,向着他说道:“方敏哥!从花名册上看,你比我大两岁,那我该喊你着哥啰!“
方敏轻轻哼了一声,很想说你妹子真无聊,大的男生当然喊哥哥,女生亦叫姐姐,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难道读小学的基本知识都忘了。但苦于刚到一起,他并没有如此沒有涵养,收起了不礼貌言语,咧嘴反问了一句:“你说呢?“
苏小丹斜了他一眼,见他心有不悦的样子,她此刻意识到,有嫌自己哆嗦,笑笑转了话题说道:“方敏哥莫往心里去,说起耍的!“说着并不见他的回音,她抬头看时,不禁吃了一惊。此时方敏坐在树下荫凉处,背依树干,已经打起了瞌睡。这就怪了?小丹一阵纳闷,这么早他竟睡着了,那夜晚在干什么?突然才想起夜里狂风大着,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后才晓得,还有老鼠滋事,至是折腾了一夜,方敏简直彻夜未眠。见他打起了鼾声,小丹并不急于惊醒他,随后她也回忆起来了。夜里的雨来得突然,持续时间长,从下午一直到夜里十一点后,来势汹猛,狂风阵阵,大有山洪暴发之势。
山村人家都有教训,每年春上的阵性大风和季节性暴雨,他们自有经验和措施。凡遇上恶劣天气和暴雨,他们都会根据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加強防范,减少灾害,这也是上级党委领导随时关心提及的,既要预报预防并提醒,而是不可逆转的自然现象发生。还要有果断的补救措放,才能保护好广大社员群众的根本利益。少受损失或不受损失,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昨天下午,当李大婶打扫完牛圈,兴头上她正搂着玲玲丹丹两个女儿逗乐撒欢时,突然“咔嚓“一声雷响,刹时地动山摇,仿佛房屋在颤抖。李大婶当即一惊,忙推开她们说道:“快,今晚有暴风雨发生!“说着转身去了牛圈,她要趁风起云涌之际,给牛上足草料,拴牢扛稳牛圈,防止夜间牛扯脱绳糟踏庄稼。这事本队就曾经出现过,也是至今难忘!
那是三年前的六月,发生在本队陆德前家的事。当时他家孩子最多,出工劳力少,每年年终的决算都要补口粮款。生产队为照顾他家少补钱,也就将一头黄牯牛交给了他家饲养。要提及的是:大头牲口的牛,一年能挣一个全劳力的工分还多,饲养好也不简单,至是辛勤劳累。但也不能偷懒,需要付出,一切自写在牛身上。唯有潢膘如肥的牛,才能适应耕田犁地的繁重农活。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在那大干苦干拼命干,向荒山薄地要粮的年月,社员们为了解决温饱,为那每天的几个工分,挣那每天几个工分所值的几毛钱,甚至一二毛钱,至是舍生忘死拼命干。哪像现在,吃饱穿暖日子好过了,身着体面了,时有在大街上,见掉地下的一元、伍毛钱,每每过往行人,却是视而不见,少有为那一元,几毛钱折腰的。话说回来,陆德前操持却是劳累,饲养牛的活路由妻子割草主持家务,喂水打扫牛圈牵进牵出的活路,自然落到了几个娃儿身上。大儿一毛刚十二岁,二儿二筒也就十岁,其余几个弟妹尚小,扯不住牛鼻绳。这大头牲口的牛,牵进牵出的活路,自然而然非一毛二筒莫属。要吗乡里人常爱唠叨:出林的笋子先遭难!再说这一毛二筒也不是省油的灯。兄弟俩瞒着大人,自然斤斤计较,寸步不让,都不愿多付出而吃丁点儿亏。该牵牛不该牵牛的亦是泾胃分明,多摸一次牛鼻绳也不干。兄弟俩每天放学回家丢下书包,自然是各施其职。事情就出在星期三下午,那天轮到二筒牵牛,一毛在后面赶。兄弟俩刚到后面的半山坡,突然狂风四起,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一毛见势催着二筒牵牛往家里赶,他在后将牛屁股打得“啪啪“生响。大风刮得猛,兄弟俩跑得急,刚跑拢牛圈处,一毛转身跑向了屋里。虽与牛圈几米之遥,哥哥一溜,二筒心里发怵,腿打颤颤,自然沒了主心骨。加之雷声炸响,刹似吓人,二简一阵提心吊胆。恰在此时,“咔嚓“更大一声惊雷炸响,简直山摇地动。手握牛鼻绳的二筒,不由得一声惊叫,犹如吓破了胆,顿时屁滚尿流,丢下牛鼻绳撒腿就钻进了屋里。晚上当大人问起:“一毛二筒,牛拴好了沒有?“兄弟俩至是信口开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