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青天酬情 > 十二、丹丹摆家事

十二、丹丹摆家事

丹丹一阵欣喜,又问道:“那德旺哥呢?“她的心意是,德福哥一时半会不会回家,那是当兵的特殊,不定硬是不回家呢!那德旺哥呢?不可能也是一时半会不回家哟!都晓得区乡的高初中生,农忙时期总有几天的农忙假支援农业。人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总是考虑着自身的环境(方便)而担心着。李大婶十分明白丹丹心中的想法,话说看菜吃饭!她是认为住到李大婶家已经很不容易了,环境也可以,队长也费了一番心思。自己一住,她家已经沒有多余房间了,要是她的儿子真回来了,自己不是还得走么?走是小事,可又去那里?这是她的疑虑所在。为打消她的顾虑,李大婶开门见山的说道:“丹丹你就放心住下好了!即是儿子们回家,也用不着撵你走,玲玲和我做伴,不就滕出房间么!“听完李大婶的话,丹丹暗暗一乐,犹如吃下了定心丸,一阵欣喜。

他们娘母仨聊得很起劲,难得这样痛痛快快坐这么长时间,而且丹丹今天刚到,狂风暴雨却是恰到好处为她们预留了时间。此时,玲玲打起了哈欠,李大婶静气听了听屋外的动静,早已经风平浪静,她知道风停雨住了,但夜已经很深了。见此李大婶冲着她吼道:“玲玲快去睡觉,别耽误了明天上学!“哪知玲玲出奇地笑着哼了一声,回道:“妈妈!明天才星期天呢!“李大婶突然一下反映过来,明天真是礼拜天。不禁暗笑一声,嘴边唠叨:“我还真以为你饭蚊子跟我们夜蚊子熬夜呢!“接着又对丹丹说道:“丹丹!瞌睡来了沒有?也该休息了!“

丹丹本来也睏乏,昨晚是离家之前的最后一夜,激动、好奇、难舍,自在心中萦绕,早上又起得早,确实沒有休息好,本来自己瞌睡就大,不想眼下夜这么深了,还能挺住。看着李大婶母女俩半天来对自己的殷勤,丹丹感激和兴奋,顿时瞌睡全无。但她懂得,也是妈妈叮嘱的,不管走到哪里都应该有礼貌,特别是大姑娘家的,知书识礼,不能让人家小看了咱,认为你无教养,是大老粗。现今来到陌生的乡下,就要安营扎寨把心定下来,更不能失礼节。莫说没有瞌睡,即使瞌睡再陡,都要咬牙坚持,挺住,不能失了大雅,这是她的坚定信念。想到此她暗暗笑了笑,依偎着李大婶说道:“妈妈!俺不瞌睡,您都能挺住,俺没有挺不住的理由!“

李大婶听后心中一喜,赞道:“说的也是,丹丹有礼貌!“接着对玲玲说道:“今晚有你丹丹姐在此,大家都很兴奋,现在沒有风了,我们娘母仨不能再打黑坐,玲玲快去拿火柴,把灯点上!“玲玲听到妈妈命令似的口吻,站起身揉着悻讼的眼睛,摸黑朝厨房灶台跟前踱去,她晓得火柴盒就放在灶口下面的小洞里。这里的乡村,千百年来,垒灶用料都恪守老祖宗,就地取材那习惯,盛行土灶。后来条件稍好一点的家庭,有嫌土灶笨丑,不美观,便用上石块、砖头垒砌,到后来的煤灶,总之随着环境变好,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但那时广大农村,却普遍筑土灶,点火都用火柴。火柴的不足之处是容易受潮,揣身上易碎,放灶上容易沾水,湿润了就擦不燃。随后进展到土灶口下都备有小洞口,专门放置火柴盒。玲玲摸拢灶前,从小洞里摸出火柴划亮一根,迎着火柴棍燃尽的瞬间,她看到了灯的位置,接着擦燃笫二根,一下点亮了煤油灯。玲玲手端跳跃着的煤油灯,几步跨到李大婶跟前,顺手把灯往桌子上一搁,坐到了桌边的板凳上。李大婶手拉丹丹也坐拢到了桌子边,母女仨围着桌子坐定,互不吭声。灯光下,李大婶和玲玲的目光,一直沒有离开丹丹脸上。从玲玲划燃火柴到灯放到桌上,丹丹的目光始终沒有离开过跳动着的灯光火苗,一直目不转睛的盯着。偶尔顺着灯头火苗的跳动,三个人的影子,总是随墙壁拉长缩短,绕来偏去变化着,犹如舞姿婀娜!丹丹自觉好奇。初来乍到,短短十几个小时,经历了风雨雷电的洗礼,而眼前的煤油灯,更使自己好奇犹如小时候看幻灯片,与城里的电灯,硬是有着天壤之别。长这么大,县城虽小,却还是电灯照明,根本没有见过煤油灯的模样,看着眼前一个小瓶,瓶盖当中钻个孔,一根铁皮管直插当中,管内穿进线绳,加入煤油,就变成了煤油灯,纯属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丹丹久久回想着,在家上初中自习课的时候,县郊两个同学大谈阔论他俩在家制着煤油灯的经验,那时不少同学都想目睹煤油灯的风采,耳闻不如目睹,总是不隧心愿。不想却在眼前出现,还亮着。丹丹慢慢疏理着煤油灯的往事,往往触物却能勾起深思和回忆,望着跳动的火苗,一阵神奇。李大婶见丹丹望着灯发呆,以为她刚来此地不习惯,夜深人静想家了,不禁为她心动,也是她心里不忍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