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方文青
江蓠刚出房门,就看见堵在堂屋的沈氏。沈氏正捻着江蓠处理到一半的药草,偏头看向她:“你刚才说你有赚钱的法子?是什么?”
江蓠不想理她,转身绕过她,却被沈氏伸着胳膊拦下了:“你有赚钱的法子不给自家人,教给别人干什么!”
“娘,李寡妇一个人养活两个孩子,不容易,做人要讲良心,帮帮她们怎么了。”江蓠无奈,看着沈氏说道,“更何况,又不是只有一种赚钱的方法,又不是她们赚了我们就不能赚,我们又不穷了,您那么防着人家干什么。”
说完,江蓠不再和沈氏纠缠,到院子里继续处理剩下的草药,这些是她打算明天拿去集市上卖的,虽然现在江家不缺东西了,但谁也不会嫌钱多,偶尔去卖些药材补贴家用,心里也安定些。
沈氏看着江蓠这副模样,气得哼了一声,把手中的草药扔在了地上,嘴上没再说什么,气冲冲地就出了门,往村东边去了。
梁均玄收到问荆传来的信时,正在张颐的搀扶下缓步走着,还真别说,江蓠的医术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寿延堂的大夫们看过梁均玄的伤口,都啧啧称奇,这才过了没多久,梁均玄已经恢复到能下地的程度了,想来再过半个月,便能恢复如初。
看完来信,梁均玄紧抿着薄唇,把手中的信纸揪成了一团。张颐看他神色不对,看看那皱巴巴的信纸,犹豫了一下,问道:“主子,可是江姑娘那儿有什么不对?”
梁均玄没有说话,半晌,把信纸一扔,自顾自转身回房了。
张颐疑惑地看着梁均玄的背影,弯腰捡起了被扔在地上的信纸,展开看看。越看,张颐的脸色越僵硬,这个江蓠,还真是……惊世骇俗啊。他在寿延堂那么久,还真没见过哪个大夫是这么救人的。
抬头看看梁均玄的房门,张颐叹了口气,哎,主子对这位江姑娘明明是比对旁人多上了几分心,看到这个消息,恐怕心里不是滋味。张颐怔怔地站了一会儿,还是没有进屋打搅梁均玄,转头去了寿延堂前厅。
“方老,您在忙吗?”张颐恭敬地扣了扣其中一间诊室的门,问道:“在下有件事不明,想请您指教。”
“进吧。”诊室内传来一声苍老而不失威严的声音。张颐推开门,桌子后面坐着一个看上去九十几岁的老者,一头银白的发丝一丝不苟地束起,虽然面容苍老,但双目炯炯有神。
这位方文青大夫,曾经是前朝御医院院正,为人正直,在宫中时深受当时南梁皇帝信任。然而正是因为他的正直,不愿以医术参与前朝后宫的争斗之中,得罪了不少人,借太皇太后中毒去世之事,逼他辞官。
方大夫本以为主动辞官就能远离纷争,没想到有人要赶尽杀绝,在他回乡的路上派人追杀,当时还是皇子的祁王殿下察觉到有人不想放过方大夫,不忍方文青这样的杏林圣手白白为了宫中争斗而丧命,于是差人暗中保护,一路护送方文青到附近的县城颐养天年。
这一次祁王世子遇害,张颐将梁均玄从江蓠处接回来后,生怕寿延堂的普通大夫照顾不好他,这才特意将方大夫接了过来。方文青看到梁均玄的伤口,啧啧称奇,要不是张颐他们拼命拦着,恨不得冲去木岗村见见这个传说中给世子治伤的小姑娘。
想他七岁学医,到如今八十几载,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缝合手法,现在听说出自十岁小姑娘之手,叫他怎么能够不震惊。因此这半个月,除了例行换药检查,方大夫都把自己关在这间诊室里,翻阅各种医书,研究这新奇的治疗手法。
张颐进屋的时候,他正拿着针线,一边看着医书,一边在一块儿猪肉上比划,和他这仙风道骨的形象一对比,格外违和。方文青比划了半天,没有什么进展,终于放下手中针线,抬头看向张颐,问道:“张掌柜,何事啊?”
张颐规规矩矩地拱手行了一礼,上前一步,用一种小心翼翼的语气试探道:“在下想请教方老,是否有……以口渡气,叫人起死回生的方法……”
方文青捻了捻胡须沉吟道:“这……有是有,只是老夫行医至今,还从未遇见过。怎么,你遇到了?”说着,方文青眼睛都亮了些,哐当一声站了起来,“那病人现在何处?情况如何?”
张颐哪敢告诉方文青真话,只好说是在街边听人当神迹讲的,自己想不通,特来请教真伪。
听完张颐的解释,方文青眼里兴奋的光一下子淡了不少,恢复了平静,重新坐了下来:“世子殿下恢复得如何了?”
“多亏了方老这段时间的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