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言,那还真是心里永远的痛,都迫不及待想要从钟立霄这里取得真经。
家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钟立霄既然同意讲道,自然也不会故弄玄虚,甚至是藏着掖着。
这一场讲道对他而言,就是养望最好的时机之一。
钟立霄先抽了几个下面听讲的学生提问,很快众人就将他们闯心海阁的痛苦之旅讲了出来。
在场众人听完,纷纷感同身受。
最开始的选择很好做,要么选择出海,要么选择留在岛上。
但无论是哪一种,最终都必然会迎来挫折和失败。
而有了这些血淋淋的例子之后,钟立霄就开始讲“认知”。
待下面的诸多“学生”,闻听到他们的“苦难”,都是由他们的认知造成的后,现场很快一片静寂。
众人莫不面面相觑。
老实说,这无疑太颠覆认知了。
人都是会从过往的经历,亦或者是前贤留下的知识中累积经验的。
而这些经验,就是构成一个人认知的过程。
越是成功的人,往往越是自信,越是对过往的经验深信不疑。
但是。
现在你却是告诉我,心海阁中的所有磨难,都是由自己的认知造就的?
这未免也太颠覆了!
难道他们深信不疑的“好事多磨”、“艰难困苦,玉汝以成”都是错误的吗?
绝大多数学生完全无法理解这些,更不明白神识突破为何非常率先打破自己的认知。
但很多修士同样也若有所悟!
他们所深信不疑的,本质上其实也能算作是一种“心灵枷锁”。
打破认知,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放开手脚,打破心障,释放心障的过程。
很多前贤的著述,不断流淌进他们的内心。
而对于有些甚至只差临门一脚的人而言,更是有如醍醐灌顶,彻底打破了他们的知见障。
一些悟性惊人的人,甚至结合他们闯心海阁的经历,外加上钟立霄的讲道,深切的明白了何为打破认知。
只短短时间,就有很多人踏出关键一步,神识获得突破。
只见这些人,宝相庄严,脸上都洋溢着闻道得道的喜悦。
而这种喜悦就像是能够传染一般,让其他学生各个都艳羡不已。
其实莫说是这些人,就是钟立霄都感觉非常惊奇。
脑海中下意识浮现出了曾经学到的《乾坤宝卷》残篇,里面那一篇乾坤借法,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向自己的内心借法。
心灵很玄虚,看不见摸不着,但也的确是蕴含无法想象的力量。
这一幕幕,也给钟立霄的观念带来不小的冲击,让他开始对“心灵”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开始打破钟立霄前世建立起的一些世界观。
渡人、渡己,各种灵感不断在钟立霄心头涌起,就如同潮起潮落一般。
闻道悟道的,近乎以执弟子礼的方式向钟立霄表示感谢。
带给现场诸多学子以无限的震撼!
随后,现场的环境就变得愈发的和谐,真就像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论道会。
甚至就连很多暗中关注此地的老前辈们,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年纪大了之后,他们就越是喜欢看到宗门后辈们如此上进。
也因此,看钟立霄那也是愈发的顺眼。
因为钟立霄实在是太“耿直”,他不仅讲了“认知”,还讲了“定心猿”和“住念”,甚至就连因缘都提了提。
修道什么最重要?
持守和顺其自然都非常重要,只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在前方,哪怕短时间内无法触摸到那也不要太着急.
这些东西很高深吗?
其实一点也不!
很多甚至都是道经里经常都提到的概念,很多人甚至张口就能背出来。
但是。
上过学的人或许都知道,同样一个问题,老师来讲和同学来讲有时候还真是不一样。
后续,讲道会就变成了论道会。
只短短时间,心海阁四周,就到处都是论道的声音。
氛围实在是太好了,很多人平时或许还藏着掖着,但在这种氛围下,有问题的终于打破心理障碍,问出了困扰自己多时的问题。
而那些在平时或许还藏着掖着的同门们,在闻听到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