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一点点开始变成赤红的熔岩,好像就此回到了地心时岩浆的状态。
而到了这一步,那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一则是,玄霄山山体很大,想要全部都变成熔岩并不容易,又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
对法力、对神识,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二则是,长时间经受地火高温的炙烤,对法力的消耗也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一直配合特殊口诀,一直维持住玄霄山地脉山水特质。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关,若是不能一直维持住玄霄山的山水特质,就算是法宝炼制成功,最终也会沦为普通的山印法宝,而不再具备原本玄霄山的种种。
若是要形容的话,那就是山的外形需要借助地火回炉重造,但是玄霄山一些本质上的东西却是不能丢掉。
用钟立霄前世的话来形容,那就是硬件恢复出厂设施,但软件方面却是需要提前完成备份儿。
钟立霄当即打起精神,双手结出一个又一个异常繁复的手印,再配合口中念念有词的咒诀,法力也因此而转动。
随即,他提前在四面八方刻画的大量阵纹就开始发出道道耀眼的光芒,一种特殊的道韵波动,通过法阵之上的阵纹开始生成。
钟立霄就开始发现,已然被他彻底融化成赤红岩浆的物事之上,却是有着某种异常虚幻的气流开始漂浮而出。
虽然只是气流,但从其中却是能够看到一幅又一番异常瑰丽的画卷。
其中有千仞堂弟子在习文、练武、打坐、服气,也有千仞堂弟子在种田、养鱼、炼丹、锻造。
甚至还能够看到一些千仞堂的前辈高人,屹立在山巅,观道、悟法、背负双手俯瞰众生。
当然也能看到一些长老,一些门人,通过各种手段,历经千辛万苦,在玄霄山乃至于周围诸多峰头循着地脉,按照阴阳五行四象八卦之理立下护山大阵。
甚至还能看到千仞堂无数弟子门人,在堂主的带领下,跪拜叩首祭天拜地,宣布千仞堂开始争夺山之真意。
千仞堂弟子理地脉,治山水,打败其他宗门,将那些战败宗门的峰头拉到玄霄山四周。
地脉网络交汇,玄霄山就此逐渐拔高
甚至还能看到,千仞堂、玄霄山在白云观的攻伐之下,最终坍塌、破灭。
看到玄霄山所见证的一切,就是钟立霄也不由一阵唏嘘。
这还真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外如是。
看到这一幅幅画卷,钟立霄也不由一阵唏嘘。
这个世界无论表面上再怎么说的冠冕堂皇,但最底层的逻辑一定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
将这些独属于玄霄山的山水人文“特质”一点点淅出后,钟立霄当即分出一缕神识,操控阵法将这些特质悉数笼罩,将它们就此彻底保护起来。
随后,钟立霄则开始一心二用,开始将这一团混杂了他丹元的熔岩开始重新塑形。
说是塑形,但本质上却更像是将这团赤红的熔岩小山,一点点压平,然后在一个巨大完整的平面上进行蚀刻。
时光飞逝。
又是不知道多长的时间过去,大阵所创造出的空间之内,一面遮天蔽日,看上去好像是赤红天幕的平面,就此浮现。
看上去大到无法想象,甚至好似一面赤红的熔岩大陆。
不过,这个熔岩大陆非常光滑,总体上看上去就像是红水晶镜面。
若非这座大阵给他的炼制提供了诸多便利,这么大面积的平面,若是放到外界,或许能够将浮云山诸多山脉都悉数覆盖。
不过,将一团粘稠的高温大山平面展开到这个程度,那还真是相当的不容易。
钟立霄休息好一段时间,这才借助大阵,一边勾连地火,一边御使神识,一点点将地皇印、后土真身的神纹,逐一刻印进其中。
整个过程非常精细,稍微刻错一点都不行。
其次还得拥有相当的空间感,刻录错位置,也完全不行。
因为除了这些神纹,还有其他很多阵纹需要逐一刻录。
譬如。
让大印刚固持久的金刚符文;
让大印大小如意的如意符文;
让大阵根据气息索敌锁敌的追索符文;
让大印根据大小变化而实现轻重变化的轻重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