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姚广孝演义 > 第十六回

第十六回

道衍带华平、邱福回到北平,不几天,张玉、朱能也合兵一路,回到北平。

道衍这一路军破居庸、怀来,擒杀都指挥宋忠、余瑱。

张玉、朱能这一路军破通州,陷蓟州,占遵化,杀都指挥马宣,降指挥房胜、蒋云、郑亨。

两路军大获全胜,燕军声威大振。卢龙、榆关、开平、龙门(今山西河津)、上谷(今北京延庆)、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诸守将,均来降服。镇守宣化府的朱穗,因恐遭兵祸,竟逃奔南京去了。

建文帝在南京,惊闻燕王起兵攻占北方的警报,非常惊恐、气恼,于是祭告太庙,削了燕王爵位,废为庶人,发诏通告天下。又封太祖时宿将耿炳文为征燕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尉宁忠为副帅,率师讨燕。

黄子澄又奏请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文、陈晖、平安等,分道并进。又从狱中放出程济,封为军师,随诸将北征。

建文帝传谕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应北征军需。

诸将临行,建文帝道:“昔日萧绎举兵入京,曾号令军中说:‘一门之内,自逞兵威,实属不祥。’尔等此次讨燕,也要善体朕意,勿使朕落个杀叔之名。”

诸将喏喏而退,各去准备北征事宜。

两天后,诸将准备完毕,耿炳文率三十万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直奔真定(今河北正定),与各路将领会合。

不几日,诸路人马齐集真定,耿炳文令徐凯率本路人马驻河间;潘忠率本路人马驻莫州(今河北鄚州镇);杨松为先锋,率本路人马九千人驻雄县,与潘忠为掎角之势,互相呼应。

燕王平定了北平附近各州县,即欲挥师南向。燕王留道衍辅三位世子守北平,一为巩固北方,留退身路;二为供应军需。

燕王临行,问策于道衍。

道衍道:“王爷才智谋略足以当南征大任,但臣有三条愚见,愿陈于王爷仅供参考。”

燕王道:“孤王正欲问计,请讲!”

道衍道:“今已探知建文废王为庶人,封耿炳文为帅来讨,并调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及盛庸、潘忠、杨松等八路大军分道共进,来袭我们。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必须对敌情了如指掌,才能定出克敌办法。”

燕王道:“对。孤王即令张玉前往真定探个虚实。”

道衍道:“岳武穆论战阵曰:‘战而陈之,兵家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王爷读过兵书,但运用之妙,需多加体会。常言,兵不厌诈,需多用计谋,少去硬拼硬杀,以便保存实力。此次用兵,不比王爷从前带兵。从前带兵胜败只是荣辱功过,此次出兵,胜败关系燕之存亡、王之生死,王应慎之。”

燕王道:“师傅说得对,孤王牢记。”

道衍道:“宁王地与燕毗邻,若并宁王之地,则可与南方对峙。

听说建文削了宁王护卫,这正是为丛驱雀、为渊驱鱼。王应相机取宁王地,等我们成事后再封赏宁王。此事虽与南征无关,我临时想起先告知于王,望早做考虑。

燕王道:“我一定伺机取宁王之地。”

道衍道:“臣就想了这么多。等臣安排好了北方,筹足了粮草,亲自送去济师,那时再为王筹划良谋。”

燕王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张玉回来,再根据他探的情况,计划作战方略。

不几日,张玉从真定回来,燕王急问道:“张将军,为什么现在才回来?探得虚实否?”

张玉道:“情况很不好探,我买通了几个人,总算探来了。臣探得的情况是,耿炳文年纪已经老了……”

燕王插言道:“耿炳文不年老也不为惧。他也是大明开国功臣,高皇所以独留他,就是没把他放在眼里。”

大家点头,赞道:“王爷千岁真是知人之谈。”

张玉道:“潘忠、杨松有勇无谋,行军安营,全无纪律,看来俱不足畏。”

燕王道:“这就好。允炆派这些人征我们,真是天助我们!”

副军师袁珙道:“军师说过,兵欲不败,必须粮道畅通。我军欲南下,必须先取潘忠、杨松,才能通粮道。”

燕王道:“此言甚是。我们就移师涿州,进屯桑娄,伺机攻雄县、莫州。”

燕王想:“军师说过,我们应保存实力,这是很重要的。雄县有九千人,我们若硬攻,即使能胜,得死伤多少人?”他正想着,一个谍探匆匆来报说:“杨松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