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扎了营寨,与南军对垒白沟。军士练兵,将帅论战,燕王天天与道衍在一起密谋。
道衍道:“历史上几次以少胜多的战例,都是等待时机,出奇制胜。敌人兵多,我们兵少,不稳操胜券,就不出战,因为战斗就要有消耗。我们人少,不能同敌人比消耗,因此不要轻易出战。”
燕王道:“对,可是五六十万敌人对我们虎视眈眈,我们战不能胜,退不安全,劳军于此,怎能赶允炆下台?”
道衍道:“等臣想一条计谋,诱敌入圈套,一举歼灭李景隆部,使我军能由守转攻,直指南京。”
燕王点头道:“全依师傅。”
于是,燕王加固营垒与南军对峙,并不出战。南军为灭燕,急欲与战,每日叫骂讨战。南军越急于讨战,道衍越不让出战。
一天,道衍思谋已定,让燕王约战。
两军在营垒前列成阵式。双方主将立在门旗之下。燕王对李景隆道:“孤王不讳言,前时我军略受小创,近日方始恢复。今日孤王要与你这竖子决一雌雄,誓洗前时之辱!”
李景隆冷笑道:“燕逆,你看!我天师挥袖可遮雨,投鞭可断流。你若识时务,赶快悔罪请降,圣上仁惠,念你骨肉至亲,尚能免你死罪;若再执迷不悟,兵败在即,那时身败名裂,玉石俱焚,后悔已迟!”
燕王道:“勿说大话!这里兵败,孤王尚可回北平固守,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北平不保,尚有宁地可据。君侧不清,奸臣不除,祸难不靖,孤王决不收兵!”
李景隆道:“燕逆,恐怕你想得太天真了!今日本帅就要把你压成齑粉,绝不给你留再起机会,不信,你就试试看……”
燕王道:“你这无谋竖儒,尚敢说这样的大话,你凭什么?”
李景隆道:“我只凭六十万大军。你现在离了巢穴,我大军一挥,就可以排山倒海之势把你压垮!”
燕王道:“孤王就领教你这排山倒海之势!”说罢回阵,用剑一指喊道:“中军、左军、右军,给孤王冲阵!”
张玉、朱能、邱福听到燕王命令,各率一军,冲向南军阵列。
李景隆未说话,被众将簇拥着,立于门旗之下。南军阵中,平安和瞿能父子与燕军中的三员大将捉对厮杀,两军兵士也激烈格斗。战了约半个时辰,双方仍未决出胜负。
燕王对李景隆喊道:“李景隆!这就是你的排山倒海之势吗?孤王领教了!”
李景隆道:“莫急!本帅这才让你领教!”说罢令大旗一晃,南军中猛然一声炮响。
这是全军冲锋的信号。南军听见这一信号,杀声四起,几十万大军,各举兵刃,如潮涌般冲向燕军。
南军几十万大军倾巢而出,果然具有排山倒海的声势。燕军人少,抵敌不住,转头向后逃去。
燕军不入营盘,一直逃向后方。
燕军的后方是一片几十里没有山丘、没有村庄、没有树木的大平原。李景隆想:“他们向哪里逃?是天该绝燕!”他不信会有伏兵,竟驱动大军直追过去。
李景隆的大军人多势众,因是乘胜追击,毫无忌惧。追出七八里路,前锋眼看就要追上燕军,猛然一声炮响,燕军顿时不见了。
南军突然看不见燕军,非常惊愕,不由惑然发愣。他们茫然四顾,却见四周有许多柴草车停在那里。他们还没从惊愕中清醒过来,猛然间,数声巨响,震得山摇地动。硝烟弥漫中,只见南军中血肉横飞,一片惨叫。平静的大平原,霎时成了一片火海。大部分南军被炸死,没炸死的,也都衣发着火,烧得焦头烂额,懵懵懂懂地在火海中乱窜,纷纷夺路而逃。可是在火药爆炸的同时,周围的柴草车已全部着火,恰似一条环堵的火墙,把路全封死了。而且在火墙之外,围得密密匝匝的燕军,正准备截杀。
这是道衍的一条妙计。道衍故意在这平原上环形挖沟,埋了硫黄火药。燕王则以言语相激,引李景隆驱兵追击入彀。
李景隆果然中计。这一役,入彀的南军将士几乎无一生还。瞿能父子俱亡,只有平安冲出,单骑落荒走了。
李景隆因是文官不敢放马,落在后面,故侥幸得免,带着卫士逃回大营。
这边战斗结束,燕王立即带着燕军攻进南营。守营的徐辉祖抵挡不住,只得弃了营寨,与李景隆逃向德州。李景隆逃得匆忙,连御赐的玺书斧钺也一并丢了。
燕王不追,将南军丢下的辎重、器械,集在一起,堆如山丘,将南军抛下的粮草归为己有。
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