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面对朱元璋的死神牌,吓得不能开炮。道衍知道他打着“靖难”的旗号,启用洪武的年号,是求个名正言顺,所以就依从了他,带了燕军将士回营。
铁铉在城里派将士运砖运土,修补被火炮击破的城墙。城墙经过修补,坚固如旧。燕王望着济南城,破城无术,空自着急发愁。
困在济南城里的铁铉更是忧愁。天天十几万大军要吃粮,济南城中的百姓也要吃粮,虽然给李景隆筹集的粮草全被铁铉运到济南,但也供不起几十万张口。这样坐吃山空,就是济南有一个粮山,也是顶不住劲儿的。困守孤城,独立无援,一切军需费用无法靠朝廷补给。如不想办法破敌,就要被燕军困死。他暗想:“我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解围。”
铁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高巍和宋参军。
高巍道:“现在都指挥盛庸的那路军在历城,与我们遥遥相望,成掎角之势。我们若约得盛庸出兵,与我们内外夹攻,必破燕军。”
宋参军道:“燕军最忌者为都督平安,如果令盛庸发一队兵,打平安旗号,则燕贼更加胆寒。”
铁铉道:“此计甚妙,但济南被围得水泄不通,怎样派人与盛都指挥联络呢?”
宋参军道:“当燕军初围济南之时,末将与盛都指挥都被围城中,盛都指挥坠城而下,突围回去领军。我军骁勇之士甚多,盛都指挥能坠城突围,我们派个骁勇之士,不是同样可以出去吗?”
铁铉道:“对对,不知谁可当此重任?”
宋参军道:“末将举一人,能当此重任。此人叫张能,人称皂旗张。他身有举鼎之力,而且能武术,有智慧,原是都督瞿能的部下,瞿能父子战死于白沟,他发誓要为瞿能父子报仇。派此人给盛都督送信,必不致辱命!”
铁铉道:“好。待我修书一封,就遣张能去送。”说毕,铁铉取过文房四宝,铺纸于案,提笔蘸墨,刷刷点点写起来,片刻即成。
宋参军道:“末将这就派张能赴历城盛都指挥营。”说罢欲行。
高巍道:“必须嘱咐好张能,此信重要,万不能让燕军知道内容,倘他不能突围,必须把信毁掉。”
宋参军道:“高参军说的是。”说罢,转身而出。
张能接了命令,装好了信,收拾停当,背插单刀,坠城而下。他双脚落地后,俯身冲向吊桥。城上守军与其配合,放下吊桥,让他冲过去后,又重新吊起。
张能过了桥,就在树丛里掩身,躲着燕军的巡哨,等燕军的巡哨过去了,再向前潜行。当他穿过最后一个帐篷时,与燕军巡哨相遇,厮杀了一阵,砍倒了几个巡哨,向历城方向奔去。
过了两天,夜里三更时分,燕军的南面大营背后,突然号炮连天,金鼓大作,两队大军攻营来了。一队大军打着“盛”字大旗,另一队打着“平”字大旗。
在燕军南面营盘受敌时,城内南军也号炮连天,金鼓大作,大开南门,去攻燕营。南军互相呼应,里外夹攻,其势甚是威猛。燕军从梦中惊醒,仓促应战。因是腹背受敌,顾此失彼,所以立显败迹。燕军见了“平”字大旗,更是未战先悸,不敢迎战,仓皇躲避,时间不长,南面的两座营盘便被南军攻破。
燕王闻知南军内外夹攻南面大营,非常着急,即派大军增援。
道衍道:“南军内外夹攻,终是难援,大王不如采取围魏救赵之策,派大军故作声势去攻历城,这样盛庸和平安即可退去。这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燕王依道衍之计,立刻飞驰东西两大营,令张玉、朱能分率东西两面大军,从两侧驰援南面燕军,派邱福率一支大军奔袭历城。
燕军营中三股大军出发,使南军非常慌乱。原来,南军中只有“平”字大旗,并无平安军,那股军队,都是盛庸军扮的。盛庸正率兵奋战,忽听燕军三处炮响,知道燕军必从三处攻他,急忙调集所有部下做抵挡准备。忽又接探马来报,说燕军向历城方向驰去,不由一惊,盛庸的粮草、辎重、军器全在历城大营。历城如果丢失,他就无处立足了。于是下令,全军回救历城。
盛庸军一撤,铁铉的军兵顿时势小力微,还没等到燕军从两侧来攻,就急急退回城里。
原来,邱福率大军攻历城只是故作姿态,待盛庸的大军回撒之后,便虚杀了一阵,就领兵回来了。
这一仗,燕军损失了两座营帐、千余兵马。燕王甚是忧愁。
道衍道:“南军守城甚坚,我军士气已衰,不如暂回北平,容图后举。”
燕王听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