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残杀建文旧臣之后,道衍偕世子高炽来南京。道衍听说燕王如此残忍地杀害方孝孺、铁铉、景清诸人,心里很难过。道衍知道夺权斗争是残酷的,死人难免,但他认为战后不该多杀人,更不该太残虐。燕王这样用酷刑,而且灭人九族、十族,实在不应该。道衍想:“燕王如此酷毒,这与殷纣王、安禄山何异?他这样蛇蝎心肠、豺虎性格,只用来对付反对他的少数人吗?!假若对天下苍生亦如此,我辅了这样的暴君为帝,岂不是罪孽?!但是,既然辅他做了皇帝,推翻就不容易了。况且推翻了他,代他做皇帝的又是怎样的人?”
为此,他思忖良久,也想不出好办法。最后,他想:“燕王若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尚不失为一个好皇帝。对待反对势力不能手软,但不应太残忍。我应该规谏于他。他若听,我就留;他不听,我就学范蠡、张良,功成而退。”
道衍这样想着,即去见燕王。他委婉地讽喻燕王不该多杀逞威,更不该让天下人听着心寒。他道:“陛下初登皇位,应树立尧舜之风,争取人心所向。秦始皇未必不是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万里长城,这些事对百姓都有好处。但是就因为他太残暴,只讲刑杀,所以激起人们的反抗,终于怀玺未暖,二世而斩!”
燕王默然,点头道:“师傅说得对,朕是一时失去理智。但是我也有想法,恐怕不严加镇压允炆余孽,他们会东山再起……”
道衍道:“陛下,你想错了。建文无论是死是逃,他都难以死灰复燃了。陛下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话吗?建文当朝,他有百万军队、百员战将,我们尚能打垮他,现在他不在位了,而且陛下实行惠民之政,天下归心,还怕什么?!”
燕王点头道:“寡人知过了!寡人正式登基后即大赦天下,包括允炆的旧臣和罪臣家属。”
道衍道:“陛下这样,将来才能成为一代圣君。臣愿做魏徵,陛下能做唐太宗容臣直谏否?”
燕王道:“朕也有一面镜子了。朕有过,师傅只管谏,朕可敕你丹书铁券。如有过,即骂朕,也不罪你!”
道衍谢过。
道衍帮助燕王把一切准备就绪后,燕王即正式登基,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1402),以来年为永乐元年(1403)。
燕王大祀天地于南郊,颁即位诏,大赦天下。
从此,燕王称永乐皇帝,历史上称成祖。根据道衍推荐,成祖封侍讲解缙、编修黄淮为文渊阁大学士,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一同入阁参与机务。接着他又大封功臣,并对战斗中殉难的将士追封、抚恤。
周、齐、代、岷四王恢复原爵,各自归藩。谷王朱穗因开城门有功,被厚加赏赐,改封为长沙王。
对于宁王朱权,当年燕王曾袭夺宁地,并答应“事成后平分天下”。可是,燕王登位后却绝口不提,只把他留在京师。宁王不愿在京中,乃上书乞封苏州,成祖不许。宁王复乞封钱塘,成祖又不许。宁王屡不得请,竟屏去从兵,只与宫中数人前往南昌,因卧病不起,久不还京。
道衍道:“宁王在南昌不归,分明有不满之意,但平心而论,是陛下负宁王。以臣之见,不如把南昌封他,改宁王为南昌王。”
成祖道:“也好吧!”于是改宁王为南昌王。从此,朱权在南昌韬晦,构筑精庐,读书鼓琴,不问外事。
成祖立徐氏为皇后。她是徐达长女,性文静,好读书。靖难兵起时,道衍辅世子高炽据守北平。道衍不在时,一切部署多由徐氏悉心规划。她被立为皇后,便上言道:“南北战争,兵民疲敝,此后宜大加体恤。所有贤才,皆高皇帝所遗,可用即用,不问新旧。”成祖听了,觉得与道衍之谏相同,因而深为嘉纳。成祖三子,皆徐氏所生。后位既定,应立太子。高煦从战有功,不免自负,意图得太子位,便暗中运动淇国公邱福与驸马王宁。二人密见成祖,请立高煦为太子。成祖也以为高煦性格类己,有意立他为储君,独兵部尚书金忠力争不可。
金忠是道衍推荐的,在军中参谋军务,功绩卓著,因此被封为兵部尚书。他援引古今废长立幼诸祸端,侃侃直陈,毫不隐讳。
成祖也很信任金忠。金忠反对立高煦为太子,不免令他左右为难。
此时,北平已改成顺天府。高炽随道衍进京问候父皇完毕,立即回了顺天府。成祖三子中,只有高煦随侍成祖。他与京城党羽大肆活动,常与解缙提及此事,解缙答应为他美言。
道衍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