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太上镜之映照诸天 > 第16章:帝都洛阳

第16章:帝都洛阳

于房舍下方的洛水驶过,从他们的角度瞧去,只是帆顶移动,宛若陆地行舟。

在这时,通行老道人带来的另一个玄虚道士也道“较之于江南水乡城镇的秀丽风光,洛水却是有着天下少有、甚至近乎唯一的宽深笔直,再加上前人的开恳,使洛阳别具严整调谐的气象,绝非寻常水乡城市可比。”

此时天色大白,街上人车渐多。

御道上不时有一队队甲胄鲜明、气态深严,身上有着真气痕迹的兵卫操过,作晨早的操练,使这美丽的皇城添上了些许刁斗深严的气势。

“另一特色就是另一个就是烟雨西苑了。在外郭城的西墙外,因其天然环境设置西苑,西至新安,北抵邙山,南达伊阙诸山,周围二百余里,比得上古时汉武帝的上林苑,外郭城与西苑连在一起,令洛阳更具规模。”

玄慎道士继续道,“不过其中最美的还是靠近城西的积翠池,积翠池方圆十里,当今皇上耗费人力在湖中叠石为山,仿海外蓬莱、方丈、瀛洲的叁座仙山建立了三座假山,山湖之中楼台林立,曲折回廊,在烟雨迷蒙之时,彷如人间仙境。”

四人沿街而行,通行道人面带微笑的在前方带路,很快就抵达了洛水南岸。

玄虚道士指着横跨洛水,连接南北的大桥,接着道”这座叫新中桥,只看此桥的规模,便可知新皇的气态之森严与执著。

据说这位为了使洛阳有都城之实,新皇近些年来从全国各地迁来了数万户富商巨贾,又将河南三千多家工艺户安置到郭城东南隅的洛河南岸十二坊居住,所以眼前才有此气象。”

“洛阳两景,以是如此不凡,不知那第三景又是何物”

叶凝默默的倾听着玄慎等人的介绍,洛阳古城他前世今生皆未曾去过,对于玄慎本人所谓的洛阳三景,自然也是颇有兴趣,当下他便徐徐开口询问道。

玄虚道士顿时笑道“自然是洛阳闻名天下的牡丹花会了。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牡丹为花中魁首,艳冠群芳

而洛阳城内无论是私家百姓,又或者高门大阀皆爱牡丹,故而广泛种植,时至花卉开放之际,只需稍有身份,便可前去各大世家门阀欣赏千奇百壮的各种牡丹,若是牡丹花期开放之日到来,但凡洛阳之士,岂有不去之理”

说到这里即便是前面带路,一派高人风范的通行老道人也不由微微一笑“牡丹花会之时,确实是艳冠天下,不过此际可不是观赏牡丹之刻,玄虚你提这些作甚小道主,今日无事,不如我带你来游一游这洛阳古城”

“故所愿也,不敢请尔。”叶凝微微一笑,坦然道。

通行老道带着叶凝一行人,不疾不徐的走向市民、旅客、商户聚集的里坊区。

在洛阳城内的南市、西市、北市三个市场,其中北市、南市乃是关内外交易的主要集散地,为了贸易的便利,三市都依傍可以行船的河渠,可以直通运河。

里坊是居民宅院、各宗教寺庙以及中央或当地各种关衙的所在之地。

里坊的街巷布局包括东西南北大街、环坊墙内侧的街巷和其他一些小的巷、曲。这样十字街再加上小的巷、曲相隔,这就构成了大隋时洛阳里坊的内部结构,居民住宅就分布在诸巷、曲之内。

郭城内三分之一的里坊分布洛河以北,大抵是贫寒人家居多,其余分布于洛河以南,则多为达官显贵的邸宅,不少被精心营建为秀美的园林,牡丹自然是其中常见之物。

叶凝悠悠漫步在这气态雄壮却又不失精巧的千年神都之中,感知者大隋鼎盛时代的人道繁华之景,一时也不由兴起,身上亦从世外多了几分红尘气息。

”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

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

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

当几人漫步跨上横跨洛水的天津桥时,通行老道油然开口介绍”天津晓月乃洛阳诸景之首,最迷人是夜阑人静,明月挂空之时,携清净道心来此观明月静水,个中况味,当真是一言难述。”

叶凝环目一视,显然此地虽有美景,但非静时,不是最恰当的观景之刻。

这里的水道陆路交通繁密复杂,似乎天下的舟车,都跑到这里来填塞河道和街道。

加上中外客商来推销他们的香料珍玩,锦绢丝绸,又或粮食茶叶等货品,使洛阳成了中外货物的集散中心,非其他城市所能媲美。

桥上桥下水泄不通,万人云集,旅店、酒食店鳞次栉比,将洛水南北的市集连成一片。

若非是四人一看便非常人,加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