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浠从蓝道行那里出来的时候天色早已接近黄昏。他也没心情再去城里闲逛,于是就直接回了宫中。
第二天一大早,打坐了一夜的朱浠神清气爽地下了床,可心中却感叹道:“想要将这先天一炁如人之呼吸一般在身体中源源不断的搬运行走,也不知道还要到何年何月。”
朱浠感叹之后便收束心神,又继续研究起天罡三十六术来。
直到中午吃罢午饭,朱浠才决定走出房间活动活动。
他一个腾云便飞到了西苑的内阁值房门口,想要来找张居正问一问,自从昨天一别后有没有什么关于改革的想法和措施了。
来到内阁门口,里面的大学士们依旧一言不发的各自忙碌的事情,看见朱浠到来之后,也一如既往地急忙出来跪地行礼,可朱浠却明显的看到这些内阁学士们都有些神思不属的样子。
朱浠并不理会这些,又故技重施使了个飞沙走石的法术将张居正摄到了披露殿之中。
“关于吏治改革之事,老师心中可有腹稿。”朱浠依旧是开门见山。
“回太孙殿下,老臣昨夜已有了些许想法,还请太孙殿下御览。”说着,张居正居然真的从袖口之中抽出了一本奏折,双手递给了朱浠。
朱浠打开一看,全是些没有加标点符号的文言文,若这是篇修仙功法朱浠还会耐着性子仔细看看,可这种寻章摘句的论政之文就算了。
于是朱浠便将奏折放到一边,对张居正说:“你且简单介绍一下。”
“是。”张居正答应一声,于是就将他这个很久之前就已在内心之中复盘过无数遍的方法细细的说了出来。
这也就是后来历史有名的考成之法。
这考成法说白了,就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
这三本账簿分别交给内阁,六部和督察院以及六科。
六部和督察院每一个月都要检查其下官员所应办之事是否完成,完成一件便登记一件,无法完成也要如实上报。
而六科则半年查一次六部和督察院,最后再由内阁来审查六科。
形成以内阁统领监察机构(六科)、再以监察机构(六科)监督中央六部,并以六部统率文武百官及地方官员的一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
当官员干的好时会获得优的评价,除了一些赏赐以外,等三年的任期一到便能够优先升官。
若官员获得良的评价,任期一到也能调去担任一些美差,就比如从贫瘠县的县令调去富饶之县去当县令,并且以后有缺可以优先考虑升官。
若官员获得中的评价,那么这官员既没有什么赏赐,任期一到后的调遣也没了什么特殊安排,以后想升官也只能去慢慢熬资历去。
若官员在评价中获得差那么不但升官想也别想,不仅会被中央下令申斥,甚至还会被罚俸禄。
这其实就和后世的那些公司里的绩效考核一个样子,不过现在的朱浠却是这世上最大的老板,于是他不但不气愤反而笑着点了点头,曰:“善!这样一来便没有懒政怠政的官员了。”
张居正见朱浠称赞他的方法,也毫不居功反而平淡地说道:“这只是老臣的一些愚见而已。”
朱浠又称赞了一句,便将那封奏折收起等一会儿拿给嘉靖皇帝去看一看。
可朱浠却看到张居这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有什么事尽管直说。”朱浠直接询问道:“是不是修炼上有什么问题?”
张居正犹豫片刻,最终还是又再次拜倒,口中如是说道:“老臣觉得此事还是应该缓缓图之才是,若是逼迫陛下过甚,只怕过犹不及也。”
张居正有这想法也不奇怪,毕竟在历史上他就是懂得忍耐的。
明明在嘉靖二十年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了改革的想法,但却一直忍耐到了万历年间,熬走了三任首辅之后,直到张居正他自己成为了首辅、成为万历小皇帝的帝师,全天下已经没人能阻挡他的时候,才终于将他内心深处改革的想法给暴露出来。
不过朱浠对这些毫不在乎,只是微微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张居正却还想在劝,可朱浠却早已经默念咒语,将张居正送回到内阁值房之中。
朱浠现在做的这些其实也算是基于大明官场的规则体系之下的行动,可他却在也不想完全遵守这套规则,任由那些在这套规则底下玩了了几十年的老狐狸牵着鼻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