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行走了数月有余,眼见天色将黑,正好来到了一处寺庙。
孙悟空说道:“师父,前面有个寺庙,我们去那里投宿吧!”
唐僧点头表示同意,一行四人便去那寺庙住下来。
天蓬知道来到了乌鸡国,那位乌鸡国王的魂魄要来寻找唐僧了。
对于乌鸡国,天蓬是知道有个黑材料,顿时心中来兴趣。
几人在寺院住下后,唐僧开始读孔雀真经。
看一会《孔雀真经》,只坐到三更时候,却才把经本包在囊里,正欲起身去睡。
只听得门外扑剌剌一声响亮,淅零零刮阵狂风。
唐僧恐吹灭了灯,慌忙将褊衫袖子遮住,又见那灯或明或暗,便觉有些心惊胆战。
此时又困倦上来,伏在经案上盹睡,虽是睡眼朦胧,却还心中明白,耳内嘤嘤听着那窗外阴风飒飒。
唐僧睡的朦朦胧胧的时候,听到外面一直在喊师父。
唐僧走出来说道看到外面一个男人,全身湿淋淋的。眼里含着泪水,不停的喊着师父!
唐僧欠身说道:“你莫是魍魉妖魅,神怪邪魔,至夜深时来此戏我?我却不是那贪欲贪嗔之类。我本是个光明正大之僧,奉东土大唐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者。我手下有三个徒弟,都是降龙伏虎之英豪,扫怪除魔之壮士。他若见了你,碎尸粉骨,化作微尘。此是我大慈悲之意,方便之心。你趁早儿潜身远遁,莫上我的禅门来。”
唐僧刚刚说完,天蓬走过来了。
“长老放心,他不是妖魔!”
唐僧一看天蓬来了大喜说道:“元帅,你来了!”
天蓬点点头。指着这个男子说道:“长老,你且看他的装束,便知道是一个国王,是也不是?”
那男人急忙说道:“这位长老说的是,此地乃是乌鸡国,寡人便是这个乌鸡国的国王!”
唐僧急忙问道:“既然陛下是国王,怎会落得这般田地。”
乌鸡国王叹息了一声说道:“师父啊,我这里五年前,天年干旱,寸草不生,百姓皆饿死,甚是伤情。”
唐僧闻言,点头叹道:“陛下啊,古人云,国正天心顺。想必是你不慈恤万民,既遭大旱,怎么就躲到这里?为何不开仓放粮,赈济黎民;悔过前非,大赦天下,放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顺风调。”
国王摇头叹息:“我国中仓库空虚,钱粮尽绝,文武两班停俸禄,寡人膳食亦无荤。
寡人想仿效禹王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菩萨显灵。
如此三年,滴雨不下,河水全部干涸。正都在危急之处,忽然终南山来了一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
先见我文武官员,后来见朕,当即请他登坛祈祷,果然应验,只见令牌响处,顷刻间大雨滂沱。
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说久旱不能润泽,又多下了二寸。
朕见他如此尚义,就与他八拜为交,以兄弟称之。”
接着国王又被那个道士推入井中,就是三年时间,是个淹死鬼。
天蓬听后说道:“这位国王,你的冤情不算冤,不过确实也是自作孽!”
国王立刻问道:“什么叫自作孽?”
天蓬嘿嘿笑道:“你乌鸡国以前是不是佛国?”
国王连忙点头:“不错,正是佛国,寡人常年礼佛。、”
“嗯,你乌鸡国的大旱原因我就知道了,你礼佛没说不对,是不是整个国家没有一个道士?”
“不错,寡人礼佛,故而道士不来!”
“嘿,我从天庭下来,天庭的降雨的规矩我是知道的,你的问题吗,怪你自作孽!讲讲吧!”
国王立刻长叹一声讲述起来龙去脉。
这个乌鸡国王居然是一个开国皇帝,因为受到佛祖熏陶,整个乌鸡国是一个佛国。
因为崇佛,整个乌鸡国没有道士,遇到的情况跟车迟国类似。
因为没有道士,没有祈雨的,自然上天就认为乌鸡国不需要雨水,重点是给祈雨的国家下雨。
连年干旱,这位国王则带着文武百官在念佛祈雨。
天蓬立刻说道:“是不是来了一个和尚要度化你去西天当罗汉?你落井便是这个和尚的原因!”
国王惊骇的说道:“为什么?当年大旱,寡人只求祈雨,但是这个和尚不能下雨,却要说可以度化寡人去西天当罗汉!寡人恨他胡言乱语,就把他丢进了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