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动风云天下惊,现在佛道之争进入了白热化,所有的大能都将神识投注于长安城。
想要看看佛门如何应对这来势汹汹的反击,而天蓬更是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对象!
次年,也就是会昌四年,李炎再次下了一道圣旨。
诏曰:“功德使帖诸寺,准敕不许僧尼街里行犯钟,及向别寺宿经一夜者,科违敕罪。从前不准午后出寺,今不许犯钟声。”
这道圣旨,官府不仅干扰寺庙的日常活动,还意图阻断寺庙间的人员流动和联系。
因为大唐的佛教寺庙太多,整日钟响彻长安,令人烦不胜烦。
现在的僧人,基本所有的特权都丧失了,不准进皇宫,不准穿紫衣,直接丧失了在大唐上层社会的地位。
但是在底层民间信徒还是那么多,念经声,钟鸣声整日响彻,这一道圣旨直接就是禁止底层的聚会,
没有上层的支持,佛门还是无法拧成一股绳来闹,这道圣旨顺利的颁布了。
弘福寺中,众多佛门高僧已经在这里待了四年了,但是却亲眼看到局势一步的恶化而毫无办法。
有个身穿黄色袈裟,看起来就德高望重的和尚开口说道:“也不知道这位国师究竟是怎么回事,居然如此蛊惑帝王针对我佛门,这是疯了吗?居然如此执迷不悟!”
从听到这道圣旨开始,他们便心中生出无上狂怒,然而现在僧侣不能进宫,无人能向皇帝禀明他们的意思,让皇帝分辨忠奸,早日驱除奸佞。
大殿之中有好几个和尚双手握的死紧,指甲深深的嵌入了肉中,却浑然不觉。
他们恨之欲狂,不明白皇帝为什么如此相信那妖孽国师,莫不是要等着大唐再次坠入地狱,才懂反悔吗?
僧侣们不敢恨自己的陛下,却恨毒了国师。
他们不明白,国师为什么对大唐这样残忍?为什么对中土的百姓充满了敌意,没有信仰的百姓与毁灭有何区别?
这就是佛门从来都难以驱逐的原因,因为在佛门众多门徒心中,没有信仰无异于行尸走肉。
就在这些僧侣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天蓬正在与皇帝探讨国家大事。
天蓬是个外来者,对于治国这种事情不是很了解,然而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后世经验下,他对于治国还是有不少可以提出来的建议。
当时他就为李炎,讲述了一些经济发展策略。
天蓬说道:“陛下,你且看看现在大唐的状况,乃是贫富发展不均,贫富差距很大,富裕者将财富供给寺庙,或者深埋地下,穷者都没有可耕之田,在这样下去,必然要出现起义,百姓困苦的原因乃是土地。”
李炎急忙问道:“国师,那么朕该如何改变这一切?”
天蓬叹息的说道:“想要这么做,需要强大的毅力,但是不是现在,必须要等着灭佛后在实行,到时候可以查处大量的钱财,国库瞬间会补满,到时候可以做很多事,盛世并不难,现在国库缺钱,想要钱的话,可以从赋税下手。”
皇帝顿时皱眉说道:“赋税?现在百姓已经极度贫穷了,不能再加税了。”
天蓬叹息一声说道:“陛下,现在的赋税基本已经转移到了贫苦百姓头上了,百姓无希望,更加会失去活着的希望,这便是佛教无法驱除的原因,因为百姓越加的苦难。
越是苦难,越觉得佛门说的对,世间是苦海,力求来世。
乱世对于佛门来说是很好的土壤,盛世的时候,都会享受现在的生活,谁会去想来世,所以陛下的责任就是把大唐再次送向盛世,而本尊所说的赋税则不是在穷苦人身上征税。”
皇帝此刻又疑惑了:“国师,现在大唐的权贵众多,一旦征收权贵的赋税,必然引起他们的反弹,估计对大局不利啊。”
天蓬哈哈笑道:“陛下放心好了,本尊有一计,不但不会引起乱子,还能让国库大大的富裕。”
此刻皇帝完全懵逼了,皱眉问道:“莫非道长要点石成金?”
天蓬摇摇头说道:“陛下,点石成金,本尊自然是会,这对本尊来说轻而易举,然而这样做的话会引起大通胀,一斤米一万两银子,百姓更加的穷苦,故而这样的事做不得,任何神仙都做不得,谁要如此做瞬间因果加身,会被三界共诛之。”
天罡三十六变中就有点石成金,然而却不能这么做的。
皇帝急忙说道:“国师,到底何计策,快快给朕讲来。”
皇帝是真缺钱了,国库空空如也,庞大臃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