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的《夜谈十记》中一篇所改编的。”
“讲了一个土匪假扮县长上任,与财主斗智的故事。”“我给他改编了,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老哥扬着下巴,骄傲的说到。张远一听,《夜谈十记》,应该是模仿名著《十日谈》的模式。“好,有功夫你发给我,我仔细研究一下,看一看这份大作。”“成!”这位粗着嗓子回到:“不过不是最终版。”“这会儿才第23版,还得再改。”张远:第23版……我是知道你拍戏为啥费劲又费钱了。你改剧本的功夫,冯晓刚戏都已经拍完了。这位不光打磨剧本费事,拍起来还费事。姜纹精神上像昆仃,但工作时,这位像星爷。星爷也是谁都不服,和导演也得掰扯。并且他俩拍戏时,除了反复打磨镜头,极考验演员耐心外,还从“不按套路出牌”。台词都现改,你背了都没用。片场拍着拍着有新创意了,剧本也当场改。所以姜纹拍戏就没有不超期的。而且姜导还保持着一个记录。他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总共用掉了25万英尺的胶片!光这些胶片就大几百万,这也是他后期缺钱需要临时找投资的原因。电影胶片有“费效比”这个说法。就是你拍摄用掉的总胶片与最终剪辑完的胶片的比例。一般团队是10:1。牛逼的像王晶这种赶工时怎么拍都行的,能干到3:1,甚至2:1。这就是王晶被骂烂片王,却一直能有戏拍的原因,他很少亏钱。而自打有电影这行以来,华夏电影届费效比最高的片子,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超过了20:1,一直无人打破。不过香江那边还有高手。墨镜王拍《阿飞正传》用掉了60万英尺胶片。因为这性子,所以他早年当编剧被黄白鸣开除,后来拍戏又给老板邓光荣拖破产了。张远明白,就姜纹,王家卫这种货,投资人一定要心大。否则能被他们给活活气死。“现在优在了。”“发哥也会来……对了,我听说你和发哥不对付,有这事吗?”姜纹喝了不少,涨红着脸问道。“人家是前辈,我可不敢不对付。”张远回到。这话一听,众人便有数了。就是不对付!“但工作同事并非人人都要成为朋友,公私得分开,我对他的能力没有意见。”张远接着表态。黄四郎这角色,换别人来还真未必好使。尤其是那种骨子里的阴狠劲,一般人演不出发哥的感觉。“大气!”“我就说你大气!”“还有陈琨,洪雷,廖凡都会在。”“女主角我找了巩利,都是大牌高手。”廖凡他没意见,是个能人。陈琨是凭李少宏的帝圈关系内推的。巩利的话……未必能来。鲲鲲还用了激将法,说姜纹肯定不敢用他这种“偶像派”演员。姜纹就非得用。其实以他的脑子,当然明白是激将,只是顺水推舟。给李少宏,李小碗面子,顺便片子的商业化,也需要形象好的艺人拓展观众群体。至于孙洪雷……张远看了大哥一眼。姜纹找他来,是想让他演武举人。狠中带怂,还会装傻,武举人这角色其实还挺适合他。不过张远记得,因为姜纹拍摄周期长,一直打磨了许久才开机。结果到时候红雷哥没档期了。他去演了那部《决战刹马镇》。这戏他是男一号,《让子弹飞》则是男n号,肯定是主角好啦。而且《决战刹马镇》是乐视投的,女二号还是老板娘甘薇。孙洪雷是位非常江湖的人,能与大公司套近乎的机会他肯定不会放弃。就因为这个,后来姜纹才临时换了姜武上。“好啊,那么多高手共襄盛举,看来一定是部好片子。”张远捧着说,同时心里有数。《让子弹飞》有多经典就不说了,其内容几乎不会因为时间褪色。因为这片子摸透了人心,人性。也是这部戏,证明了姜纹是能赚钱的,还能赚大钱!此后他导的戏就没赔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都送上门来了,自己肯定得要。杨受晨这老江湖想把片子放到两岸影业名下的做法也很得他心。能给公司撑台面。他现在非常需要大导演,大明星的加入。“姜导……”“叫啥姜导啊,酒都白喝啦?”姜纹一听这称呼还恼了。“工作的时候要称职务嘛。”“现在又不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