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望许都行军,李世民也一边调整了人事。
知道陈泰擅长实事,能力过人,李世民便将其提升为尚书仆射(管理全国政务的尚书台的副手)。
而曹羲虽然无甚胆略,不宜做帅才,但好在是自家人,又比曹爽、曹训等有见识,矮子里拔将军,便仍然让他做中领军,协助自己管理中军。
李世民还分配给他一个任务,便是前往洛阳城南的大将军别营,那里有三万兵马。
李世民要曹羲将那里的兵马带到许都去。
大将军别营乃是从以前曹真带过的老部队中抽调组成,与司马懿父子的关系不深。
但是司马懿曾经当过大将军,又有太后这面招牌,是否已经渗透进了大将军别营,使得曹羲很可能是羊入虎口,李世民也不敢肯定。
只是手下暂时无人,死马当作活马医,任何一线希望,李世民也是不愿放过的。
至于曹羲的结局如何,他不愿多想,就像他以前为了大事,不在乎父亲和兄弟一样。
而曹训原是统领中军武卫营的武卫将军,但眼下武卫营已几乎成了空壳子。
其大部皆在洛阳投靠了司马懿,随驾的这一小部武卫营禁兵,看起来也更像是一表人才的花架子,恐已无法再与三十多年前曹操初建武卫营时的威猛成员可比了。
所以,还是让曹训继续当他的武卫将军管理他们吧。
此外,李世民又将陈泰、桓范加封为乡侯,以示笼络。
左等右等,竟等来御驾队伍已去往许都的消息,司马懿顿时如遭雷击。
方才,他得探子回报,称御驾已往许都方向狂奔。
当然,由于李世民封锁消息,司马懿还不知李世民已杀其亲信并向曹爽夺权的情况。
司马懿呆立营帐之外,任由寒风灌顶,不禁哀叹:
“老夫筹谋数年,难道今日竟要败在曹爽这小子手里吗?若是他将曹芳挟往许都,大事恐将休矣!”
说到曹芳两个字时,敏锐意识到不妥,立即低声起来。
毕竟不远处还站着几位朝廷元老,这次还是自己借着数十年养成的名望欺骗他们,谎称只为罢免曹爽官职,而非是为篡夺最高权力,才让他们愿意加入政变的。
只不想原本十拿九稳的行动,却出现这般令人后怕的结果。
心中咒骂曹爽与曹芳数遍,司马懿方才不得不痛苦地意识到一切可能就要前功尽弃。
不是曹家死,便是司马家亡,这是他今晨提醒虞松的,此刻,他也再次提醒着自己。
既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无论前景如何,也只有走到黑了。
司马懿强压惊怒,很快神色如常,又变成了往日那个人见人爱的长者了。
见旁边众老臣的脸色各自惊恐不定,他明白得赶紧安抚人心,巩固己方阵营思想,否则必定要闹出分裂的大乱子不可。
自己阵营在这关键时刻分裂,其后果,可能要比天子与曹爽逃到许昌更为可怕。
说不定就可能有哪个元老依样画葫芦,擒了自己去献给天子立功赎罪。
想清楚后,司马懿立即派人召集两个儿子和所有参加政变的大臣前来帅帐,以便统一思想并议定下一步计划。
待众人在营帐汇齐,他先通报了最新情况,随即故意大叹一声道:
“唉,陛下和大将军这又是何苦?我既已发下毒誓,一定会厚待他们的,他们又何必要去许昌呢?”
蒋济已是惊惧得面如死灰了,原本就很苍老的他,似乎又老了十岁,仿佛随时都可能去西天取经似的。
“唉……唉……”,连连哀叹之后,他又一脸的后悔不迭,“没想到事情竟会变成这样,早知如此,我又何必要趟进这种浑水?现在天下人眼中,我等岂不成了反……反叛之人了?想我蒋济一世英名,今日莫非要毁于一旦乎?”
度支尚书司马孚乃是司马懿的弟弟,一向小心谨慎,明哲保身,也暗自后悔踩进了这个坑,不禁埋怨:
“悔不该参与今日事变,以致到此左右为难之地!”
司徒高柔却是连忙缓颊:
“蒋太尉与司马尚书也莫要灰心,太傅与我等是为了大魏才行此举的,谁也不想变成现在这般模样,现在局面确实不好措手,但既然走了这一步,再去后悔也没用了,还是得赶紧拿出应对之法才好啊。”
少府王观与光禄勋卢毓也是纷纷点头称是。
他们虽然也有蒋济、司马孚那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