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李世民穿越魏帝:从高平陵奋起 > 36.不屈之帝

36.不屈之帝

曹髦接下来准备封赏文武大臣,以收人心。

可未等他开口,孙礼出列奏道:

“太傅铲除曹爽为国除奸,更为拥立首功,臣请陛下立太傅为丞相,安平郡公,以酬元勋!”

说完不忘一脸讨好的望了望正在最前列的司马懿。

司马懿先前已利用太后的名义提拔他为司隶校尉,接管司州之事。

这个时代的丞相可不像前汉丞相那么简单,而是权臣篡位之前的过渡职位。

曹髦爱读史书,一路上又向随行大臣了解了许多制度典故,因此知道丞相的特殊含义。

但今日刚刚继位,他也不便立即否决,致使司马懿脸上挂不住。

于是望着群臣口气冷淡的询问道:

“众卿以为如何?”

李丰当即出来反对:

“此事不可,我朝自太祖皇帝驾崩后,便不再设丞相之职,数十年来已成惯例,况此位含义非常,恐非人臣所宜。”

“那便依卿所言吧。”

曹髦听了心中大喜,他之所以发问,就是想要其他大臣出来帮他解围。

他观察着李丰,发现此人面相忠厚,而且年纪四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可为大用之时。

司马懿则是心中冷笑,却一脸谦逊地拱手道:

“李仆射之言也是老臣此刻心中所想,老臣虽然为国立了一些功劳,但主要还是依靠几代先帝的圣明和知遇,因此老臣不敢妄居大功,同时,亦请陛下勿封臣安平郡公之位。”

他其实对什么丞相、相国、王侯高爵,甚至目前所担任的太傅尊位皆不太在意,他想要的不是虚名虚衔,而是实权。

所以一控制住太后,他便让其下懿旨,将录尚书事和都督中外诸军这两个实职抓在了手中。

录尚书事掌管全国政务,都督中外诸军统领魏国主力军队,他只要这两个实权职位到手就可以了。

其他级别更大的三公九卿或者王侯将相之类的,他都没有兴趣。

何况他现在的爵位已是舞阳侯,乃是县侯,在异性大臣当中,已算是爵位最高的一拨了。

当然,司马懿说是这样说,但他的功劳确实极大,曹髦因此决定要给予其重赏。

官职方面司马懿已经是做到皇帝可接受范围内的顶点了,可谓升无可升,因此他决定给司马懿礼仪上和物质上的奖赏。

他望向司马懿一脸崇敬地说道:

“太傅的大功,朕必须酬报,朕便增加阳武、中牟、新汲、父城四县作为太傅的食邑,并为太傅增加仪仗骑士百人,乐手十四人,再选两子为亭侯吧。”

这四个县乃是他沿途经过了解到的地方,其中有两个县在“敌占区”内,封这两个县给司马懿,也是有激励其为国出力将之夺回的意思。

“老臣多谢陛下恩典。”

司马懿实际只得到两个县食邑,但还是当即拱手称谢,他如果再不接受,便显得有些虚伪了,他并不想让世人对他产生这样的印象,特别是在政变之后。

为解决曹髦不甘受制的新情况,以便及早稳定朝中形势好腾出手来对付曹芳,司马懿决定赶紧拉拢世族元老,比如高柔、王观、卢毓等人。

这些人出生高门,早年成名,后来又在官场经营数十年,乃是几朝元老,在朝野颇有势力。

这些人此次又帮他清除了曹爽势力,政变后也比较配合他的诸多举措。

除了高柔,其他人皆是他的晚辈。

于是,司马懿奏请加封高柔为太尉,王观为尚书左仆射,卢毓为吏曹尚书,并各加食邑千户。

其他与司马懿亲近的世族官员皆得大小不等的封赏。

曹髦自然准奏。

随后,他又与司马懿商议了一番其他事务,便宣布退朝。

为了握稳实权及为儿子们铺路,司马懿回到府中之后,又指使党羽帮他上奏白天在朝中不便开口的奏请。

便是要党羽连夜上书曹髦,要求晋升司马师为卫将军兼尚书令,负责处理具体军政之事,并晋升司马昭为中领军,负责统领驻扎洛阳及其周边的十万中军步骑。

也就是说,此后军政之事由他司马懿负责决策拍板,然后两个儿子又负责分工执行,所有要害,都由他们父子掌控。

曹髦收到这样的上书,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也开始重新认识司马懿父子了。

他明白了,司马懿并不是他心中期待的那个忠心耿耿的辅弼老臣,而是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