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贫穷如影随形,饥饿仿佛成了家常便饭。也难怪,那个时代的唐朝女子,皆以丰满为美。那丰满的体态,似乎成了生活富足的象征,如同现代的富二代一般引人羡慕。
然而,眼前的晓晓却像个成熟的小主妇,正专注地在厨房里忙碌着。她淘米、生火、煮饭,一切都做得有条不紊,仿佛对这些琐碎的家务活早已熟稔于心。在昏暗的灯光下,她小小的身影显得格外坚韧。
不久,铁锅里的米粥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里。刘泽拿起两只洗净的碗,却发现锅里的粥少得可怜,连两碗都盛不满。他望向晓晓,只见她小心翼翼地盛起粥,眼里满是期待和不舍。
“怎么只做了这么一点?”刘泽忍不住问道。
晓晓抬头望着他,脆脆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鼻音:“已经够多了呀!”
她的眼神里透着一丝坚定和懂事,让刘泽心头一暖。
这三天来,晓晓的态度明显有了变化。虽然她依旧话不多,但眼中的冰冷已经少了许多。刘泽不知道是什么举动打动了她,但他知道,这个小小的丫头,已经开始把他当作可以依靠的人了。
晓晓将盛好的两碗粥端到厅堂的八仙桌上,那里正对着门口,是整个屋子最亮堂的地方。一碗是清水掺着饭粒,一碗是饭粒掺着清水。虽然简陋,但却是两人第一次同桌吃饭。
刘泽发现晓晓选择的是那碗饭粒少得可怜的粥,他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你怎么只喝粥水?”
晓晓坐在长板凳上,小短腿够不着地,但她却抬起头,用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你读书要用脑呀!”
刘泽心中一动,这个小小的丫头,竟然懂得为他着想。他忍不住骂了一句:“狗屁!”但心里却是暖暖的。他不喜欢占别人的便宜,但更不喜欢占小孩子的便宜。于是,他站起身,将两碗粥换了个位置,说道:“我们一起吃。”
这一刻,茅屋里的灯光似乎都柔和了许多,两人的心也靠得更近了。
在那个刹那,我毫不迟疑地将那碗满满承载着饭粒的粥一分为二,把其中的一半轻轻地递给了她。那粥,每一颗米粒都仿佛蕴藏着生活的艰辛与甜蜜,凝聚成了一份暖暖的关爱。
晓晓接过那半碗粥,她咬着下唇,似乎在强忍着内心的感动。她的眼睛瞬间泛起了红晕,像是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晨光中闪烁着动人的光彩。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眼眸深处闪烁着一种复杂的情感,那是感激、是欣喜、也是对我们的深厚情谊的深深认同。
那一刻,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温暖的气息,那是人间的真情与善良,在寒冷的冬日里为我们带来了一份难得的暖意。我们静静地坐在那里,喝着各自的半碗粥,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