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在清澈的溪水中洗了把脸,让冰凉的水珠冲刷去满身的疲惫。他双手捧起一捧山泉水,轻轻地啜饮了一口,甘甜的味道立刻溢满了口腔。
今天,他没有为自己准备午饭,因为每一粒粮食对他来说都珍贵无比。在这个时代,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穷苦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精打细算,开源节流。
当他背着沉甸甸的柴捆返回山上时,远远地看到其他人已经围坐在一起。他好奇地凑上前去,只见一群人手忙脚乱地围着火堆,火堆上正烤着一些肉乎乎的虫子。这些虫子有的大如食指,长相却有些怪异,让人不禁有些反胃。
刘泽一问才知,原来他们刚刚砍伐了旁边的山菠萝树,从树干中找到了这些大小不一的虫卵。山菠萝,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美味,但实际上是因为它的果实形状酷似菠萝而得名。这种树四季常青,枝叶茂盛,却隐藏着锐利的刺。
而那些飞虫,则选择将卵产在这满是刺的树干中,虫卵依靠树干的肉汁成长。而现在,这些虫卵又成了人类的盘中餐,仿佛形成了一条生生不息的食物链。
黑大个热情地递给刘泽一串烤好的虫子,那是最大最肥的一只,引得其他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刘泽虽然有些苦笑,但在这艰苦的日子里,他无法挑剔。出乎意料的是,这种虫卵咬在嘴里,竟然十分香甜可口,味道丝毫不逊于鸡肉。
吃完这场别开生面的虫宴后,大家便挑着柴火踏上了前往市集的路。他们排成一队,沿着蜿蜒的羊肠小路缓缓下山。刘泽因为身单力薄,落在了队伍的后面,但前面的人却有意放慢了脚步等他。尤其是黑大个,还特地跑回来帮他分担了一段路程,他的善良和热心仿佛已经融入了骨子里。
这里的山峦叠翠,美不胜收;这里的水流清澈,宛如明镜。一行人下山不久,便看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上横亘着一座坚实的木桥,桥下的清水潺潺流过,发出哗啦啦的水声。几尾鲤鱼在桥下的荷叶间穿梭嬉戏,宛如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刘泽心中不禁感叹,若不是为了生活而挑着重物赶路,这沿途的美景真值得他驻足欣赏一番。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无奈和艰辛,他只能将这些美景留在心间,继续前行。
卖柴之处并不遥远,只需翻过一道矮矮的山梁,便是那富饶的石头村。两地虽只是一河之隔,却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贫富悬殊犹如天壤之别。
石头村,一个仅有几十年历史的新兴村落,据传是由江南的富裕商贾们迁徙而来。这里虽只有十余户人家,却个个家底殷实,富甲一方。他们在外经营丝绸、陶器等生意,商贾云集,财源滚滚。
然而,与这样的富裕村子毗邻,对于长留村而言,却并非幸事。石头村人有着明确的扎根计划,他们雇佣人手,开垦荒地,甚至打算在这片土地上购置田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因变故或懒惰而欲变卖家产的村民,渐渐将土地卖给了石头村。石头村因此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村,逐渐蜕变成了当地最大的地主。
长留村的族长虽然极力阻止这种田产交易,甚至对想要卖地的懒汉施以重罚,但终究无法抵挡石头村的步步紧逼。如今,长留村已有一半的田产落入了石头村之手,包括刘泽家的那几亩薄田。
许多村民因此沦为了佃户,不得不为石头村种地,每年按时交纳沉重的租子。刘泽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了这个昔日熟悉的、如今却已变得陌生的地主村庄。
眼前的景象让他瞠目结舌。石头村处处是古朴典雅的砖瓦屋,街道宽敞整洁,铺着严密的青砖。四周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路边没有牛羊的粪便,整个村子干净整洁,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而最令刘泽震惊的,莫过于那座气势磅礴的石村。谁能想到,在这偏远的山村里,竟然隐藏着如此一座占地近二十亩的宏伟建筑。朱红色的大门紧闭着,高悬的红灯笼在风中摇曳。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白墙灰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院内楼阁叠嶂,影影绰绰,仿佛是一个迷幻的梦境。
尽管心中感慨万分,但刘泽还是强压下心中的不平与愤怒,将柴送进了石村的后院。一个家丁麻利地接过柴火,数了三文钱递给他。虽然这价钱比镇上低了不少,但刘泽还是默默地收下了。他知道,为了这三枚铜币,他付出了整天的辛劳,手上的水泡和肩膀上的破皮都是他的血汗钱。
刘泽拿着钱,心中却充满了无奈和感慨。他明白,生活从来都不易,尤其是在这个贫富悬殊的社会里。但他也相信,只要努力奋斗,总有一天能够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