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吃马喂,日消耗甚大。我等可围而不攻,断其粮道,不消数月,广宗城无粮草接济,到时必然自溃,届时,将军在领精兵征伐,定可一举破贼。”
董卓翻翻白眼,向那儒生说道:“我又何尝不知,只是朝廷圣旨下达,着令我等速破贼兵,哪里还有数月时间与我,此计虽妙,然不可取,你可有速胜之法?”
那儒生摇摇头说道:“将军,兵法有云,攻城略地岂有速胜之理,况且,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朝廷不知我等状况,一味催促速胜,这断然不可取,当以缓兵为上,我军粮草辎重充足,而敌军缺粮少食,拖以时日,可不战而胜,此为上计,还望将军三思。”
董卓冷哼一声说道:“既无速胜之计,无需多言,暂且退下。”
这时,又有一将站出,向董卓言道:“末将有一策,可破广宗。”
董卓顿时眼前一亮,面有喜色,向那将领说道:“贤婿有何妙计?”
竟然是董卓的女婿,难道这个人便是牛辅不成?
十一不由的向那将领看去,但见那将身宽体壮,高大威猛,由于是背身而站,十一看不清他的面容,单从背影来看,倒也有一股子猛劲儿。
牛辅上前言道:“启禀将军,如今,广宗城兵众,我军将寡,若要攻破广宗城,需集中兵力进攻一侧,若将兵力分散,定然无功,不若设三面疑军,以牵制广宗兵力,独留下一面,集合众将士合而攻之,若攻破一面,则广宗可破矣。”
听闻牛辅所言,董卓大喜说道:“贤婿所言在理,可具体讲来。”
这时牛辅转身,走向帐中一副地图前向众人说道:“我军可集中兵力与城南外,东西北城三面设疑兵,三面疑兵要多设旗鼓,到时,进攻前,三军大噪,金鼓齐鸣,佯攻广宗城,城内必然增军支援三面,届时,唯独城南兵少,我等众军在趁势攻之,必能一举破之,届时杀入城中,则广宗城可破矣。”
牛辅讲的满面红光,信心十足,犹如胜券在握,听得董卓还有众将皆面露喜色,犹如广宗城已经成了案上鱼肉,唾手可得,其中,唯有曹操面色凝重,对于牛辅的计策持有怀疑态度。
十一看的清楚,牛辅的计策不算是不好,若是对面是一个草包将领,此计定能成功,可惜他低估了张角的能力,再说十一敢断定,那个在平原辅助张梁大战皇甫嵩的女护法定然在广宗城里,以那女子的智谋韬略,牛辅这小小伎俩岂能逃过她的法眼。
若真是如此,十一此时已经能看到董卓败军的场景,只是十一并不打算站出来陈说利弊,别说他不想说,就是他心中正义感爆棚,冒着生命危险上前进见董卓,估计此时董卓也不会理他,说不定还会让人将他乱棍打出。
人家翁婿两人,一个贪攻,一个冒进,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成了功劳都是自家的,不成,死的是别人,董卓也不会心疼,何乐而不为。
不光十一如此做想,估计十一身旁的曹操也是如此做想,曹操听完牛辅的计策,眉头紧皱,但就是一言不发,冷冷的看着董卓翁婿二人一唱一和谋大计。
很快,计策已定,委派十一带领本部兵马镇守城东,曹操带领本部兵马镇守城北,李儒带领两千兵马镇守城西,剩余全部兵力由牛辅为主将攻打城南,董卓身居帅帐,指挥全局。
届时,其他三面,擂鼓助威,佯装疑兵,攻打广宗,以此吸引广宗城兵力,唯有城南是全力进军攻打。
四人出列应诺,各去准备。
直到这时,十一才知道,那个出策要耗死张角的青年儒生竟是李儒,这家伙可是颇有谋略,董卓后来能够霍乱中宫,这厮可是出计不少。
辞别董卓,十一带着典韦回到营中,很快,董卓便派军士为十一送来大量的旌旗金鼓等物资辎重,到时供十一等人好摇旗呐喊,擂鼓助威,当然,随着这些辎重董卓还送来几车粮草,这是十一在遇到董卓以后,从董卓哪里得到的唯一一些好处。
有好处当然不能不要,十一照单全收,随后全军起兵拔营前往城东镇守准备。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东方之际刚刚发鱼腹白,广宗城外还是一片黑暗,城下人影难辨。
十一让手下两千士卒,每人手持两根火把,身后能放火种的地方,通通插上火把以作疑兵,随着约定时辰到来,广宗城东西北三面顿时金鼓声大作,喊杀声震天。
十一带领这两千人马,却举着五千根火种,立身在广宗城外一箭之地,领众军士奋力擂鼓,高声呐喊,但就是不往前冲。
很快,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