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明末,从忽悠天启开始炮平天下 > 65 硫化染料

65 硫化染料

茅大通这次回到艾山就待了下来,每天除了和李云龙谈天说地就是在求活营中四处游逛,跟谁都要聊两句。

因为他给求活营弄来了火药、硫磺和火硝,所以大家也把他当成自己人,除了李云龙划定的几个紧要地方都是任他往来。

李云龙在两人谈天说地的时候发现茅大通居然对数学、农学、医药、化学都有涉猎,也乐得在这个时代能有个能够交流的人,便也没有赶他离开。

不过很快韩盛他们就看出不对来了。

“龙哥儿,茅道长遇人总是明里暗里打听你的事。我琢磨着大概是他不相信你受过姜子牙的传授,以为有人暗地里指点你,所以想要找出那人来。”

其实李云龙也感觉出茅大通的意图,不过他自己都对自己的穿越一脑门子的官司,根本不担心茅大通能查出什么来,反倒对这个似乎不怎么信神的道士更加有了兴趣。

因此他只是笑了笑:“那就让他找吧。反正咱们求活营坦荡荡无事不可对人说。”

于是茅大通和他的麻子道童就在求活营住了下来,几乎就成了求活营的编外人员。

九月二十五,徐广从登州回来。

他说在登州的茶馆听说登州许多兵被派去打白莲教了。

还有从京城来了两个大官,把水师、海防营、巡检司、海防道衙门等各处的官员都叫去问话,现在登州城里人心惶惶。

李云龙知道这是魏光绪和石三畏已经开始查案。

有这两位爷在,登州各衙门都要应付这事儿,只要求活营不上赶着找事,估计暂时不会有人顾得上找求活营的麻烦。

不过李云龙也不敢大意,让徐广继续留在登州打探消息。

茅大通给了李云龙登州各衙门中几个小吏的名字,说可以从这些人口中打听消息。李云龙自然不会放过这些资源,便让徐广回到登州后尽快带着银子拜会这些小吏。

二十七日,梁春分带领精兵队回来了。

他不但带回了埋藏在各处的金银,还有带回了二百多辽东难民。

眼看着人口不断增加,扩大居住面积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韩盛他们几个人已经规划好在前寨村利用原有的寨墙修一座新的寨堡。

几位当家各自把分内的事都做得不错,李云龙就不必去操心那些具体事情。

正好茅大通联络的商人把第二批货物运到了崮山。这匹货物除了白布、棉花、糖和盐外还有三百斤口碱、三百斤芒硝和一百斤明矾,李云龙便开启了他在大明赚钱大业。

一个小小的焙烧炉早已在李云龙的指点下由几个火药匠人建造起来,已经点火烧过一次,现在李云龙把一些炒制脱水的芒硝和木炭粉混合后放进去密封焙烧。

本来是应该用煤炭的,不过现在煤炭还没弄到,他只好用木炭代替了。

经过焙烧的芒硝就成了黑乎乎的一堆。李云龙把这些残渣溶解在水里,简单过滤后再浓缩得到一些灰色的固体。

这就是硫化钠了。

制造这东西对一个既搞过化学制药又搞过中药的人来说不要太简单。

然后李云龙再把硫化钠和麦麸、破布、废纸、铡细的干草、树皮混合后塞进另一个大的窑炉里闷烧,两天后打开窑炉得到一种黑色、黏糊糊、臭烘烘的东西。

别看这东西不起眼甚至有点儿恶心,但这可是历史上第一种硫化染料。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东西要到一八七几年才会出现。

求活营里有个辽东染匠,李云龙就把他叫来,指导他用硫化染料给白布染色。

染匠按照李云龙的指点把白布放进染料溶液中搅拌让布匹染色均匀,然后把布捞出洗净,布就染上了绿色。

但是此时的颜色还不牢固,必须要放在阳光下暴晒数天,最终布匹变成了棕色,整个染色过程才算完成。

染匠家里三代都是做染坊的,对染布非常有经验。

他拿了染好的布样又是洗又是晒,发现这样染出的布根本不掉色,立刻断言凭借这种染料肯定能赚大钱。

这个时代的染料基本都是动植物提取物或者矿物,一个缺点是贵,另一个缺点就是染色不牢固。

因为染料很贵,白布染色后价格轻松就能翻一倍,所以当时才有人说家财万贯不如家里有几两颜色。

李云龙做出来的硫化染料最大的好处正好是便宜和染色牢固,一旦大规模推开,确实是想不赚钱都难。

茅大通也说有了这种染料很多穷人就不必用草木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