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拿着麦克风高声吆喝:捐款自由,不捐也没关系。也是无济于事。
李洁一手将姬羽拉了起来说道:“我们也走吧,这种校庆令人作呕。”
姬羽见机77的同学,大部分也开始离场,就随着大流往外移动,他还想去拉朱慧芳,大姐苦笑摇头:“我要是走了,今年就该下岗了,你们走吧。”
主席台上,于院长脸色铁青,今天可是有市电视台记者和摄像师参加的,校庆若是这样就草草收场,传扬出去,他还要不要脸了。
理工大学校长的位子,五个学院一把手都有资格竞争,校庆搞砸说明能力问题,被人利用前程堪忧。好在庆典开幕式募捐是最后一个项目,跟记者和摄像师做好沟通,不影响上电视,否则问题就大了。
于院长将出这个募捐馊主意的王相乔狠狠瞪了一眼,让他必须将所有的与会校友都留住,必须参加完闭幕式再离开,尤其是中午的庆祝宴会一个人也不能少,因为院长还要有祝酒词,市电视台记者、摄像师还要跟随录像。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王相乔的脸上满是油汗,召集筹委会和院政工、总务工作人员,立即封闭学院大门,去招待所和留学生楼,给新老同学解释,募捐的事是主持人口误,以至造成了误会,募捐是自愿行为,主要是满足一些想为母校捐赠,又不想让人知道的低调校友,不想捐赠没有任何问题。请大家都去指定餐厅参加午宴,午宴上院领导会对造成的误会做出解释和道歉。
500元报名费已经交了,现在离校走了,着实有些亏,再说来参加校庆的人,基本上都是奔着跟分别已久的老同学见个面,说说话,喝杯酒,就这么走了还是比较遗憾,校友们也不愿意把事情闹大,没人愿意给母校抹黑,所以校友们一边笑骂院领导想钱想疯了,一边向餐厅走去。
或许因为今天是庆典的正日子第一天,跟昨天拿着餐盘排队打大锅菜不同,今天的午宴很上档次,原本的长条餐桌都三三一组并成一个个铺着餐桌布的大方桌,以年级、班级为单位,12个人一桌,菜品不多六菜一汤,很精致,量也很大,由于没有转盘,为方便每个人都能吃到六道菜,每个大桌每道菜都放了两份,看上去就是12个大盘,两盆汤,桌上的白酒、红酒、啤酒和饮料都是高档品牌,这让普通校友们的心情平复了不少。
院领导自然是在教职工食堂陪贵宾,不过,每个食堂都有喇叭,菜上齐后,喇叭里传出主持人惭愧的道歉声音,说是误解了院领导的意思,差点儿把好事办砸,多亏来参加会的同学都是有涵养有品位的人,愿意原谅他的失误,给他能改错的机会,真是由衷的感谢。
接着就是于院长的祝酒词,对上午的误会轻描淡写的说了两句,说昨天有校友报到时想捐款,却不知给谁合适,建议筹备组准备几个捐款箱,筹备组觉得与其让来宾四处找捐款箱,就不如趁大家开会集中在一起时,把捐款箱送到有捐款意愿的校友跟前,此举没能考虑到其他来宾的感受,这是院方的失误,轻院的师生都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不会因为活动中的小瑕疵,迁怒筹办组。
下午的活动是乘坐学校租来的几十辆大巴车,浩浩荡荡去理工大学新校区参观,沿途开了将近40分钟,姬羽看着窗外的街景很是感慨,虽然一年总要来燕州十几次,可到的地方却有限,基本上就是西城区桥西镇和河东区沿河路的小别墅,从桥西镇和沿河路工业区的变化,他知道燕州这十年变化很大,却没想到这个变化确是涵盖了整个燕州市,原本的郊区农田菜地,现在成了成片的楼房、宽敞的马路两旁全是顶着标牌的商铺,人来车往充满朝气。
大学城在燕州市最北面,豁然成了一个独立的区,大巴车里学校安排的讲解员介绍,这个大学城,不止燕州理工大学落户在这里,另外还有七座燕云省本地大学和三座京、津名牌大学分校。其中,燕云省农业大学、燕云省科技大学、燕州医科大学规模比燕州理工大学一点不小,如果按在校学生总人数排位,理工大学在大学城只能排列第三。
大巴车在大学城外环绕行一周,速度不低于60迈,跑了二十多分钟,姬羽心中感叹燕州市当家人大手笔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要说也是,自己这个山沟沟出来的穷小子,现在都成了亿万资产的当家人,祖国有如此大的发展也不足为奇。
车队终于开进了理工大学校区,校区已然很成规模,跟老校区最高建筑不过5层的五十年代简朴风格不同,新校区处处都显示着现代化的蓬勃朝气,不论政务楼、教学楼、还是图书馆、实验楼都是带有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