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请君勿扰 > 第70 章 施粥

第70 章 施粥

第二天天没亮金氏便催促着玉兰去让人送炭,还安排了沈玉跃陪她一同前往。崔夫人按每斤一两银子,在沈玉跃的再三请求下同意了给他们一千斤木炭。沈玉跃痛快的给了一千两银子就去安排人装,玉兰则和崔夫人客套了几句,趁沈玉跃不注意又把那刚刚收到一千两银子交给了玉兰。

等他们前脚拉着一千斤木炭回到沈府,后脚便有人去了菜市的烧饼铺,把剩下的木炭全部转移了。于此同时京城附近的一个农庄也被人团团围了起来,村子里的人没日没夜的在轮番烧炭。

金氏把炭分给金府送去了四百斤,庞氏收到后也有些感动,到底是自己小姑子便着人送去了五百两银子。

又过了两天天气不仅没有暖起来还又下了一场小雪,京城好几家府里的炭已经告罄了,平时养尊处优的日子习惯了,即使被窝里塞满了汤婆子,才一晚大人孩子已经冻病了好几个。

这时突然传来消息有商铺老板有少量木炭出售,一下子引起疯抢好在有不少京兆尹安排的人维持治安。但每日只限供一千斤。价格由最初的二两银子一斤最后涨到了五两银子一斤,引得那些采买的一边骂一边买。

这场大雪不仅仅是京城,附近的几个城镇也是如此,外面的木炭也是一路高涨,炭商也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也都想尽办法的往京城运炭,马车走不了就高价雇人背运。

但他们压根运不到到京城就有人来直接收了,好在价格也符合他们的预期也不用往京城送,对他们来说更省事。所以周边的炭商根本没有机会把炭运往京城。于是就这样和京城产生了一个完美的信息差。

而京城很多府里烧不起的就选择硬扛,要知道一两金子也就六七两银子,这是在烧金子啊!但有些家底的还是会选择购买 ,而那每日一千斤压根不够京城的富人们,所以很多府里都选择私下再加价购买,一时有些很难买到勋贵人家对那些加价的人家怨声载道。

玉兰她们知道一斤木炭居然炒到了五两银子一斤时简直不可置信,心里暗骂了一句:奸商!

那日烧饼铺的炭被人拉走后一直没了下文,她倒是不怕顾清远昧了她的那些炭,果然昨天就有人暗中给她五千两的万兴钱庄的存银单据。她还记得当时杨妈妈和素月都拍着胸脯看了又看觉得不会是假的吧。

她对顾清远还是相信的。这种信任超过了她对沈府的任何人,玉兰觉得这世上要是说她最信谁那必然是顾清远和素月,当然素月排第一!

算了算加上手里的现银大概有了将近七千两银子了,妥妥的小富婆啊!她后来让人把银票的存单和一千五百两银票都给顾清远送回去了,让他帮忙给自己在京京郊或别的地方购置些田地或者房子,正逢这场寒潮很多人家为了过冬买炭卖了不少闲置的田地。

玉兰之前最担心的是慈恩院的孩子,这样的天寒地冻孩子们的吃喝估计都够呛,那日她已经交代了崔夫人暂时不急着开店,又给了她五百两银票,让她想办法给慈恩院的孩子送些炭火吃食,给玉清观也送些去。又顺带给顾清远提了一嘴。

昨个顾清远让送东西的人还顺道说了,慈恩院已经着人送了不少木炭和食物以及衣服被子去,她这才放下心里。

到了晚上玉兰的床前隔了个屏风,杨妈妈和尤妈妈带着听雨轩的下人睡屏风在后面。府里木炭紧张除却老夫人的宁康居和大少奶奶陈氏那里,其他主子屋里的炭只有晚上才供应了。

玉兰也不能例外,她怕杨妈妈等人冻坏了,就让她们晚上在她屋里打地铺一起睡,人多也暖和些,起初大家还不同意,还是玉兰发了顿火才照做,为这听雨轩的下人都对四姑娘感激涕零。谁家主子能做到这样,各个都记在心里。

城外的施粥虽然并未受多大影响,只是往年偶尔这种即露脸又轻松活都是争着去,今年反而都有些不情不愿,只因今年实在太冷了,即使现场搭起了火堆还是冷的受不了。

这使得那些因为大雪无家可归的灾民的日子就更加艰难了。好在朝廷并没有放弃他们,一边安置灾民一边又派人加紧修缮压塌的房子,又在民间收集了不少旧的衣服被子发了下去,加上各府的施粥灾民也都还算过得去。毕竟是天灾,朝廷能做到这一步也是不容易了。

又过了几日,天气稍微暖和了一点,城外的施粥还在继续。这天金氏突然说要带她们去施粥的地方看看,玉兰有些纳闷施粥有什么可看的,还不如在屋里裹着被子打叶子牌好玩。

杨妈妈把打听来的消息告诉了玉兰,说是金氏说每年开始姑娘们都要陆续出嫁了,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