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 > 第7章 小透明

第7章 小透明

告诉他右巡检和本地张县令、周主簿正在县城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酒楼——长乐楼等候。

并举着灯笼,领路前行。

自从“病愈”后,齐凌就没进过县城。

见到这样的场面,他心里立刻紧张起来。

然而,人和马都已经进城,现在退缩反而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于是,他只好振作精神,随机应变。

幸运的是,杨旭虽然心思有些粗犷,但做事十分可靠。

答应帮好兄弟化解尴尬,他就绝不会食言。

在杨旭的帮助下,从进城到与传说中的李师兄会面,齐凌全力以赴,没有出现大的失误。

这位李昇,李德昌师兄,其父是御史大夫,据说深受皇帝的信任。

他自己刚刚晋升为右巡使,这次以巡查的名义护送党项使者回夏州,并向夏国公李继迁宣读圣旨,回来后前途必定光明。

因此,现场的官员们都围在他身边,像众星捧月一样,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关注齐凌这个小巡检。

这样一来,大部分时间里,齐凌都像是个“隐形人”。

然而,他以三十六岁的年纪,加上两世为人的阅历,对此并不感到沮丧。反而,他利用无人理会的时机,开始仔细观察在场的上司和同事。由于没有经历过北元和大清的两次文化同化,公元1002年的宋朝人仍然保持着分席而坐的习惯。从齐凌的位置望去,官员之间的地位差异一目了然。

坐在主位的是永兴军路转运判官吕行延,大约六十岁左右,满头白发,看起来颇有仙风道骨,超凡脱俗。他的级别是从六品,掌管庆、宁、邠三州的税赋钱粮,仓库收支以及度量衡,不论年龄、级别还是实权,都远超齐凌的师兄李昇,那个八品右巡使。按常理,他无需对一个八品小官如此客气。但在大宋,官员的地位不能仅凭品级来判断。

从六品的吕行延若要将奏折呈给皇帝,必须经过转运司和中书省两道关卡。而八品的李昇身为御史,可以直接将奏折送入皇宫。更何况,李昇的父亲李隆是四品谏议大夫,是言官的领头人。李昇自己作为右巡使,也有核实地方官员表现的责任。因此,尽管驻地不在定安县,吕行延仍急匆匆赶来为李昇这个后辈助阵。李隆作为同年进士的身份,为李昇壮行。

坐在左边首位的是齐凌的半个顶头上司,县令张威。这是一个四十六岁的胖男子,不笑不说话,笑起来像弥勒佛。但偶尔从他眼中闪烁的光芒,却异常锐利。尽管齐凌只与他有过三次接触,但他凭借在二十一世纪与官员打交道的经验,清楚地意识到这个人并不像表面那么和善,最好避免招惹。

坐在右边首位的自然就是齐凌的便宜大师兄李昇。齐凌自认为他的新身体已算是帅哥,但与这个人相比,仍相差甚远。他皮肤白皙,身材匀称,英俊潇洒,身高足足有一米八二。坐在席位上,背脊挺直如松。如果没有吕行延的白胡子和张威的肥胖作为对比,齐凌可能会怀疑自己误入了二十一世纪的综艺节目,眼前的是一位顶级流量男星。

不过,相比于那些流量明星,李昇的气质更加沉稳,一举一动都透露出浓厚的儒雅气息。他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位博学的太学教授,而非朝廷官员。此外,这位便宜师兄在待人接物上也显得非常成熟。齐凌自认前世活了三十六年,见过不少市级干部,但他们中没有一个像李昇这样,能同时应对所有人,言语不多,却能让每个人都感到如沐春风。

这就是个天生的政治家,难怪他能当上右巡使,而我这个身体原来的主人,家世、学问样样不缺,却还是被赶出了汴梁。一想到对比,心口就又是一阵刺痛。齐凌的脸色立刻变得苍白,手中的酒差点洒到自己身上。幸好此时众人的注意力全在李昇身上。好友杨旭也被一位兵马都监拉着喝酒,才避免了尴尬。“真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齐凌暗自嘀咕,相信这不是心脏的问题,而是前主人的灵魂残留,他撇了撇嘴,心底暗暗嘲笑。然而,尽管嘲笑,他也不敢再自找麻烦。他快速将视线从李昇身上移开,转向其他宾客。

坐在右边第二位的是陪同李昇去党项宣读圣旨的副手,官居承务郎,姓王名肃,看上去有些心事重重。除了必要的应酬,他大部分时间都举着一杯酒,仿佛在沉思。齐凌不想被打扰,自然也不会主动打扰别人。他迅速收回视线,转向另一边。紧挨着县令张威坐着的是定安县的主簿,姓周,单名崇,大约四十出头,一双三角眼,眉毛微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