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扰乱我寇某的视听!\"
\"王丞相说的是近日的‘暗影之变’吗?\"寇准面对冷淡的回应,却并未动怒,只是笑着摇头,直接挑明了两人间的分歧。\"王丞相可能误会了,此事并非寇某主使,寇某事先一无所知。隐瞒王丞相,只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你还狡辩?若非你策划,谁能调动如此强大的力量,直接颠覆一个国度?!\"王旦早已有了成见,绝不相信寇准真的一无所知。他的声音立刻提高了几分......
\"王相是否准备前往圣殿面对陛下呢?\"寇准环顾四周,微笑中透着神秘,\"有些秘密,不宜在众人耳目下道出。关于此事的始末,寇某会在陛下面前向王相详述。另外……\"
他略作停顿,再次向王旦微微行礼,\"还请王相理解,寇某隐瞒实情并无轻慢之意。只是以防万一计划受挫,寇某打算独自前往幽寂岭以南!那时,王相可作为局外之人,接手善后事宜!\"
\"你要独自去幽寂岭流放之地?\"王旦的神色比得知李德昭献上神秘地图和户籍卷宗时更为震惊,脱口问道。
\"正是!\"寇准淡笑,轻轻点头,\"因此,自那天起,寇某便骑马前往朝堂,提前适应,以免到了绝境,只能徒步前行。\"
\"你——\"王旦一时语塞,心中的愤怒顿时消散大半。
凭他的阅历和智慧,自然能辨别寇准话语的真假。
大宋朝从不轻易贬谪士人,除非他们犯下滔天大罪,否则最多也只是流放幽寂岭(前提是你已身为士人阶层,平民百姓则无此待遇)。
如今,朝中几位重臣,吕端年迈已无法上朝,王钦若镇守京东东路,张齐贤告老还乡,若寇准离去,留下的只有他和毕士安两人陪伴陛下早晚议政。
而据王旦观察,毕士安近期在朝会上每次都敦促陛下尽快回应李德明的封赏请求,避免节外生枝。显而易见,毕士安也被寇准瞒在鼓里。
如此看来,寇准的真实意图已不言而喻。
他打算独自承担所有责任。若成功,大宋西北将迎来至少十年的和平岁月。
若失败,他愿作为牺牲品谢罪,平息李继明的怒焰,以免大宋立即与夏州交锋,朝廷动荡也不会过于激烈!
\"敢请王相理解,夏州的变故与寇某的理念背道而驰。寇某始终坚信,国事不应寄希望于赌博之上!\"寇准给了王旦片刻思考的时间,接着笑道,\"然而,箭已离弦,无法收回。寇某只能先禀明陛下,然后准备独自面对这一切。\"
\"平仲真乃英雄,王某自愧不如!\"最后一缕怒气化为敬佩,王旦走上前两步,握住对方的手臂,\"上车吧,今日之事已成定局,何必再骑马?上车,王某今日亲自为你驾车。\"
\"子明兄这是要折煞寇某吗?\"寇准大笑着摇头,同时握住了马缰,\"寇某有何德何能,敢劳烦朝廷宰相驾车?倒是这马,久未骑乘,这几日重拾马鞍,如同御风而行,令人心中瞬间忆起当年陛下春秋狩猎时,对满朝文臣武将的期许。\"
\"你啊,真应了那句古谚,人心不足,得了陇望蜀!\"王旦愣了愣,不再坚持,笑着摇头……
然而,松开寇准的魔法披风,他并未立即重返马车之中,而是令亲信王庚让出神驹,他跃上马鞍,与寇准并肩驰骋于魔幻之野。
寇准渴望征服未知,此刻他内心深处何尝不是如此渴望冒险!
想当年,他与寇准,同被天启者赵光义亲自点拨,成为守护大宋皇庭的宰相候选人。因此,尽管赵光义已逝多年,他的音容笑貌仍如梦境般萦绕心间。
赵光义生前最大的憾事,便是讨伐幽冥辽国未果,令大宋的文臣武将失去了重振九域雄风的锐意。
故此,每年春分与秋分之际,他仿效古代贤王赵武灵王,携文臣武将游历秘境,狩猎奇异生物。
一来以游戏欢愉松弛朝廷紧张,加深君臣间的羁绊;二则期望文臣武将不会在安宁中磨灭斗志,有朝一日能伴随他再度北征,收复失落的燕云十六神秘之地。
可惜,直至太宗皇帝赵光义羽化,也未曾等到一个绝佳的征辽时机。而大宋的军队虽日益壮大,战力却逐年衰退。
去岁,别说收复燕云十六秘境,连西北的强族党项首领李氏继迁都无法威慑,只得倚重金银抚慰,方能勉强让他承认大宋的宗主地位,放弃对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幻想。
如今,李继迁莫名陨落,李德昭在大宋的支持下,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