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建宁2年,公元169年。
颍川郡南,一处陡峭山坡之上。
秋风萧萧吹来,一人举目远眺,一人埋首书卷。
十分鲜明的对比。
“小预啊,不是我说你,你整天抱着这《左传》,能看出个什么东西?”
“年纪轻轻,只会寻章摘句,皓首穷经,如此这般,与那些穷尽一生,耄耋之年的腐儒何异?”
“这般蹉跎岁月,哪有一点大丈夫的模样!”
“乱世之中,大丈夫当横刀立马,建功立勋,彪炳千古!”
身穿青衫皂绦的年青公子,目光移向身后的书僮。
语气中颇有恨铁不成钢的嗟叹。
年轻公子名叫杜佑,字子安。
穿越到这东汉末年,恰逢十常侍作乱。
天下群雄并起,黄巾军趁势到处烧杀抢掠。
杜佑所在的徐州也遭到黄巾贼寇的祸乱。
辗转奔走之间,顺手收了同为杜氏一族的书僮做小弟。
书僮名叫杜预,字元凯。
就是历史上攻破东吴石头城,助司马炎结束三国乱世,建立大一统晋朝的功臣。
被后世誉为诗圣的杜甫,便是杜预后人。
杜预本是京兆郡人,因黄巾作乱,返回徐州老家避乱。
平生好读《左传》,同龄人都取笑他为“左传痴”。
在一次宗族聚会上,遇上了杜佑,被收为书僮。
“孔子的《春秋》微言大义,不看《左传》,哪能领会其中精妙玄奥的旨意?”
“兄长你整天嘴上说什么要建功立业,匡扶汉室之类的鬼话。”
“要是你真有经天纬地之才,怎么还会被那陶恭祖赶出徐州?”
说罢,他嘟了嘟嘴。
很明显,对于杜佑的一番说教,心里不服。
杜佑被他这么一说,也是愣了愣。
这家伙还会顶嘴了?
看来这小家伙跟自己混久了,嘴炮技能增长不少嘛!
懂得骂人要先揭人伤疤。
穿越以来,杜佑凭借着前世先知先觉的外挂,加入了陶谦的幕僚队伍。
在州治理政方面,为陶谦提供了许多良策。
就在徐州前景蒸蒸日上之时。
其他人却眼红难耐。
因为,陶谦麾下那班幕僚,多是出身于世家豪族。
对于寒门出身的杜佑,本身就带有居高临下的傲然。
眼看着杜佑日益受到陶谦重用,自己的位置受到威胁。
他们开始坐立不安起来。
就在前两天,以王朗为首的世族幕僚联名上书。
向陶谦进献谮言,控告杜佑勾结北方袁绍,意图里应外合,献出徐州。
陶谦最初将信将疑,尚自踌躇不定。
然而,当王朗将凭空捏造书信数封,呈到陶谦眼前时。
陶谦彻底被激怒了!
他平生最为痛恨的,便是不忠不义之人!
没想到自己麾下竟藏有背国叛敌的人。
这事要是传开,恐怕整个东汉偌大十三州,都要耻笑陶谦识人不明!
盛怒之下,陶谦意欲将杜佑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不过,念及杜佑有多年献策建言的功劳。
遂将杜佑鞭挞三十大板,以示惩戒!
随后,将杜佑逐出牧府,今世不得踏入徐州境内。
因此,杜佑便带着杜预,含恨离开徐州这个伤心地。
“小预啊,为兄的鸿鹄之志,岂是你这等小燕雀便能窥知?”
“那陶恭祖不过安于一隅的州牧而已,做守土之主还行,若要开疆拓土,成霸主之业,还差个十万八千里呢!”
“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若要建立一番不朽功业,还得抱对大腿。”
“抱对大腿?”
杜预挠了挠小脑袋,一脸狐惑。
“简而言之,就是要找对主子。”
“而刘玄德,乃当世英雄,仁德之主。”
“为兄要抱的大腿,正是此人!”
杜佑洋洋洒洒,道出一番宏图大志。
随后苦涩一笑,微微摇头。
类似于《三国演义》此等后世演义类,硬把陶谦塑造成了一个谦谦君子的形象。
而自己竟然对陶谦抱有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