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这老匹夫,枉我对他如此信任,竟暗中勾结他人,意图谋逆?”
董卓疑心极重,自从上次遭到伍孚刺杀未遂后。
对于官员私下聚会的监视,愈发变本加厉起来。
手下百官不经奏请,私自聚集。
在他眼中看来,就是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董卓眉宇间掠过一丝肃杀寒意,冷声道:
“来人,即刻缉拿王允!”
李儒见董卓起了杀心,急是向前劝谏道:
“请太师息怒,太师刚于百官面前立威,不宜再行杀戮之事。”
“若操之过急,恐遭城中士人非议。”
“太师若要行禅让大事,必须要先立德,方可堵住悠悠众口。”
董卓微微皱眉,细细思索一番,才是轻轻点头,觉得李儒言之有理。
他稍稍压下心头的怒火,询问道。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
“依儒愚见,太师宜恩威并施。”
“恩威并施?”
“正是,太师已经借天子狩猎,向百官施予威严。”
“王允身居司徒之位,乃百官之长,在百官之中素有德望。”
“太师宜以好言劝慰,稳住人心,此为施与恩德之举。”
“如此一来,太师既能施与威严,又可施与恩德,此乃儒所说的恩威并施之计。”
“望太师详加斟酌。”
李儒洋洋洒洒,为董卓献上一计。
董卓点了点头,眼中掠过一丝赞许:
“文优言之有理,王允这老匹夫,暂且放他一马。”
“但是。”
董卓话锋一转,语气瞬间凌厉起来。
“那刘备与曹操,该是如何处置?”
“太师自行定夺即可,儒不敢过问。”
李儒之所以回避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刘备。
他遍观朝中之人,唯有刘备有龙凤之质。
而且性情极其坚韧不屈,心怀大志,绝不是久居人下之人。
李儒曾多次劝说董卓先下手为强,除掉刘备这个心腹之患。
然而。
董卓念在对方有救命之恩,并未采纳建言,反而多次拔擢刘备。
对此,李儒只得长叹而退。
正所谓疏不间亲,若是一味劝说董卓动手,只会适得其反,惹得董卓不快。
因此,他决定静待其变,寻找时机再出击。
如今。
机会来了。
李儒这招以退为进,果然引起了董卓的注意。
“文优有话,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