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主任和小苗也没啥好办法。
“水。”冲洗又开始了。
“环切器,准备激光。”王主任的话都是简短的。
看着眼前模糊的动静,听着仪器规律的滴滴声,嗅到些微的蛋白质溶解味道,左眼感受到一阵阵的摩擦,但没有痛感——麻药的作用还是很可靠的。
渐渐地,朱暮彤开始放空自己,尽量让自己关闭身体的各个感官,只保留大脑的思维。于是,她所置身的整个手术室,都开始陷入了沉寂的氛围。
“嘀~”赛场的广播系统发出了一声长鸣,随后响起:“第一回合结束”。
朱暮彤退到自己的休息区,吐出自己的牙套。馆里的队医进来检查她的身体状况,并帮她简单放松紧张的肌肉。
“彤哥,你太保守了!”陈戎在场边隔着八角笼对她大声呵斥着,“进攻,你要进攻!”
“可是我还没找到她的破绽!”朱暮彤回答着,可是眼睛还死死盯着在对角同样休息的刘雄英。
“我太了解她的打法了,只要你别跟她在地面缠斗,她练过体操,柔术是她优势!”
“可她的拳腿也很厉害,经验更多,我……”
陈戎看出了她的犹豫,吼道“你忘了赛前她是怎么骂你的么?干她的!”
“那又不是刘雄英骂的!”暮彤冷冷地答复着。
“她粉丝不也一样,都是帮傻b,你能忍,咱们馆也不能忍!”
是啊,本来朱暮彤对于自己第一次参加的这场正规赛事的决赛充满了期待,但谁知道从两周前开始,网上的好几个格斗搏击的自媒体和博主们就开始散布所谓的赛事揭秘。
第一类是话里话外暗指朱暮彤是富二代,有钱有闲有背景,背后有金主在赞助赛事,所以才让她顺利晋级。甚至把足球界那种假球的行为,扣在了格斗搏击这个圈子。虽然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但网友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评论区和弹幕上都打着“不承认也能知道”、“这还用说吗?用脚趾头想都猜得出来”、“连格斗圈都要被黑金污染了”、“支持刘雄英,杜绝打假赛”。
而刘雄英的粉丝团更是在微博和各大视频平台边晒刘雄英曾经的各种高光瞬间,边用阴阳怪气的言语质疑着朱暮彤这个从物理博士跨界而来的格斗新星。
当然朱暮彤也有自己的支持者,其中最实在的则是她在北大格斗社时的队友们,他们即是圈内人也了解朱暮彤的战斗力,为她组成了强大的后援团。
但到了网络评论区里,不知道为什么,大众舆论一边倒地在骂着他们,而且 80%与格斗完全无关。
“国家投入大量资源给到北大不是让你们练武术的”、“我以为北大博士都会在实验室埋头研究呢,原来也会在八角笼里出风头”、“你们已经是天之骄子了,有房有车有工作,就请把八角笼的方寸空间留给大山里出来的孩子们吧”。
就连北大毕业的脱口秀段子手们,在这件事儿上也没向着自己人,“客观公正”地力挺根正苗红的格斗女将刘雄英。这不由得赢得网上的满堂喝彩,人设加满,人气爆棚。
于是这个话题一度登上热搜。其中投票结果竟然会有 82%的人认为朱暮彤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类选手,还有 64%的人认为朱暮彤参加格斗比赛只是为了蹭流量。有人甚至爆出她是某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高管,认为这是在为公司即将推出的产品做营销。
更可憎的是,这些网络挖掘机们,还发现了朱暮彤在 2021年为公司融资时产生的一波流言,以及 2022年疫情期间的那次负面新闻。这些本来都曾经只是在很小范围起过波澜,而且持续时间都只有 1个月不到就被平息,就连当时真正有关系的人现在都忘记了,可是躲在全国各个角落里手机屏幕前的吃瓜群众们却总是可以捕风捉影。
他们的力量是强大的,而他们的动机是纯粹的,因为他们并不关心真正的客观事实,也不管所谓的因果是非,更不顾情感上的伤痛纠葛,只任由自己那丰富的想象力和压抑在道德底线下的阴暗面在 0与 1构成的虚拟世界里澎湃荡漾,以求暂时麻痹自己在现实世界里已经被折磨得满是伤口的灵魂。
而第二类看似是声援朱暮彤的一派,“霹雳娇娃”、“格斗博士”、“最美女战神”、“能文能武”大概是这些博主或自媒体账号所用到的关键词,而且也尽力在澄清前边那类假赛谣言或者为之前的流言负面做辩护。
一开始暮彤还是很受感动的,也在评论区有过留言,感谢大家对自己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