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则来自陈欣颖。
朱暮彤今天送给大师兄的是一条颇具儒雅品味的围巾。“哇,看看暮彤送温暖了啊”、“小师妹的品味真不一般”、“大师兄,看看你多有福气啊”……尽管在别人眼里有很多解读,但暮彤的这件生日礼物并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含义,这一方面体现出大师兄在小师妹心里理想的形象——温文尔雅又成熟稳重;另一方面,她只是单纯地希望大师兄能感受到自己那凝望他的眼神就好。即便这一个月以来,从物理层面来看,她并没有向大师兄投入过多的凝望,可是从心理层面来看,她又何尝没有日日夜夜地凝望着大师兄呢?尽管在她这凝望的景象里,不知不觉地多了那么一个师姐的身影。
暮彤虽然很聪明,也非常理智,但她的头脑并不是为处理复杂的感情而生,甚至从她步入花季雨季一直到自己被大师兄所吸引的整个成长历程中,对于情感问题她往往持有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并不会刻意去攥紧任何一种人际关系。这是她在三岁那年父亲放手离去时,就一直拥有的潜在模式。也正是这种不跪不舔的态度,加上她简单直爽的性格,为她收获了很多同性的好感和异性的倾慕,但这也令她在遇到张文晶之前,完全没有尝试过恋爱的滋味。对于她的粉色闺蜜和蓝颜知己来说,暮彤是英姿飒爽的一团火,而对于那些或明或暗的追求者来说,她更像是随风而逝的一团影。
自从两年前在自己生日这天和暮彤牵手以来,这团影在大师兄眼中就一直变得十分清晰了,一个从内到外都很清晰的小师妹,一段从此到彼都很清晰的爱恋,以及一条从现在到未来都很清晰的道路。然而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让张文晶这曾经确认过眼神的清晰,现在变得渐渐模糊不清。
相比于朱暮彤的礼物,大师兄傍晚收到的来自陈欣颖的生日礼物则显得意味深长。那是一本《原来你还在这里》的插图纪念版,那种深意是光看书名就耐人寻味的。何况张文晶自然清晰地记得,这本书最早还是在他和陈欣颖一起担当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时候,自己推荐给对方的呢。而更为关键的是,他在日后和朱暮彤交往的时候也向对方推荐了这本书,还向后者坦言了自己和前任当年一起探讨这本书的情景。只不过当时的朱暮彤不仅没有任何醋意,反而非常向往自己也可以和大师兄经历同样的浪漫时光。
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当朱暮彤今天再看到大师兄打开包装纸露出这本书的时候,原本因为大师兄的生日以及他们的恋爱纪念日所带来的那一丝喜悦,也被吹得凌乱不堪。伴随着夜幕的降临,张文晶和朱暮彤的眼神,不约而同地像那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一般,双双被吹灭了。
“纵使师姐即将回到美国,他们这郎才女貌的爱情故事,也不会真正在我和大师兄身上复刻,因为,我始终就是师姐的替身而已。而我对大师兄的感情究竟算不算是‘爱’?或者只是一种情感上的依恋?为什么自诩理性的我现在一片混乱,也许我需要时间好好冷静冷静。”
“欣颖这是想要干什么?我对暮彤的感情难道真的只是那无处安放的’爱护‘?现在我和小师妹的感情确实没有了多年前和欣颖在一起时的那种如痴如醉、如胶似漆,这到底算是成熟的感情,还是一种虚假的感觉?这让我头痛欲裂,与科学世界相比,情感世界实在是太复杂了!那绝不是几条定律加上严谨推理和小心验证就能探察清楚的。”
“晶,在我心里,你永远是我的晶!即使我离你而去,即使我曾让你伤心,我们在一起的那份幸福,是我挥之不去的印记。也许我们最终会各奔东西,也许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家庭,但是,属于我的,就是我的。我不要你的人,甚至也不要你对我的情,我只要也成为你挥之不去的印记,如果可以给这个印记加上一个限定,我希望那会是‘唯一’。”
来自三个人内心的声音,被一声春雷打破了。淅淅沥沥的雨滴砸向了刚刚一片生机的土壤,伴随着清新的泥土芬芳,那无数盛开的花瓣散落一地,并没有一个林黛玉出现,来在这漆黑的夜晚为它们安葬。
陈欣颖终于在 5月底回美国完成她的博士毕业流程去了,但,朱暮彤和张文晶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她的离开而松一口气。相反,张文晶把时间越来越多地投入到科研项目之中,这让朱暮彤觉得大师兄身上那股炽热的关爱越来越淡,用她自己的话说,他们之间的感情就那么回事儿吧,一切随缘的模式又在她身上开启了。而另一边,当朱暮彤的情感支点动摇之后,本就对科研项目没那么热衷的她愈发难以承受那日复一日基础研究所带来的压力,除了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开始把精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