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白氏。”
有东西分,大家一下子就积极了,连忙回家拿个篮子来装些小虾小鱼的,还有一两条大鱼。
今天大家本来就要去白紫苏家跟着她学习怎么把鱼做好储存,正好学学咋弄小鱼虾。
白紫苏知道大家都舍不得油,估计不会炒,不过没关系,她还会别的。
她教了一个炒的,还教了一个蒸的给她们,随后教了怎么储存鱼的法子。
“白氏,你懂的真不少。”
“要不说读书人懂的都多呢,人家白氏娘家爹可是秀才老爷。”
“说起来石氏的娘家弟弟是童生了吧,是明年考秀才吗?”
石秋芳点头笑道:“是,夫子说他明年可以下场试试。”
“这若是高中了,往后你可是秀才老爷的姐姐了!”
“借你吉言吧。”
她自然也希望弟弟高中,不图什么,只希望没有白费他这么多年来的寒窗苦读。
要知道弟弟能够读书,真的太不容易了。
当年她会嫁给谭铁柱,除了看对眼以外,也是因为他给的聘礼高。
弟弟读书花销太大了,若非有人帮扶,也走不到今天。
“唉,若不是我们家日子过的紧巴,我也想把孩子送去学堂,这年头啊,还是要读书识字,才能出人头地。”
“谁说不是呢,咱们这些看天吃饱的泥腿子,哪里供得起哦。”
“要我说啊,还是得娃儿聪明,那些笨的,就算了供了也没用。
所以读书这种事,还是要看天赋的,要不然不值当勒紧全家的裤腰带去供他。”
在古代可没有读书明理这种事,他们送孩子读书,都是指望他能够出人头地的。
比如当个官,再不济也要有个好差事,有个功名给族里免田税啥的。
“白氏啊,我看你们家冬冬就不错,若是能送他去学堂,将来应该会有一番作为。”
“等他大些,会送去的。”
“这就对了,这女人啊,再能耐还是要依靠丈夫和儿子的,若是往后儿子有了出息,你才能有个依靠。”
白紫苏对这种说法不苟同,却也不会去跟她们辩驳。
因为这是她们从小到大的信仰,不是一般人能够动摇的,所以哪怕是说也没用。
她从来都觉得,靠谁不如靠自己,把自己的未来,交托给他人才是最愚蠢的。
之后的日子,村里都在忙着捕鱼。
没有每日网,而是隔个几天,往河流的其他位置而去。
当然了,网也经常在坏,需要修补,还有鱼篓每天都会放,第二日清晨再收。
镇上的缺粮越演越烈了。
地里的红薯,还没到丰收的时候,如今才二指大小,因为红薯藤都被蝗虫吃的一干二净了,大家只能把它们都挖了出来。
藤都被吃光了,收了这些细小的红薯后,大家也不敢吃,只想着留种。
每年为了交上哪昂贵的田税,家家户户都不敢多种红薯。
因为要把田留着种稻谷,这样才能把它们卖了换成糙米,交田税,留够一家吃的粮食。
至于红薯,在这里的红薯,亩产其实并不高,种的地也少,能够储存的时间也不过只有一年而已。
如今刚好是一年之期,每年九月到十月时可丰收,就差两个多月了。
所以大家都吃的七七八八了,却突然没了,自然就得饿肚子了。
唉,所有的事都赶在一块了。
不过别的城池再过两月应该能有庄稼丰收,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分一些到他们这边受灾的地方了。
若是能分到,大家的日子应该能好过不少。
***
“今日你们的功课是写一篇文章,就以这次的蝗虫灾害为题吧。”
古代的功课就是以写文章为主的,所以这方面自然得练练。
“是的夫子。”两个孩子的礼仪很端正。
冬冬正入迷地书写。
而晓夏姐妹俩则是静悄悄地在厨房做点心,深怕自己的声音大,影响了少爷和小姐。
写着写着,白紫苏突然停顿了一下,下一刻那双带着凌厉的眼眸便射向了冬冬的位置。
不过她针对的当然不是冬冬了,而是他手里突然出现的那支笔。
通体雪白的笔,像是一块通透的白玉。
而下一刻,那笔尖下面却是突然冒起了片片雪花,冬冬却毫无所觉。
哪怕那张纸都已经被冻住了,他却还没清醒,双眼出神。
白紫苏也不敢打断他这种微妙的状态,只能皱着眉在旁边围绕着思索。
至于已经被惊呆了的晓夏姐妹俩,她已经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