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手上,依旧提着两大包东西!
安娜和丽莎立即抱起孩子跑了过去,像久别重逢的亲人,激动得泪花滚滚!
两个孩子,一头扑向爸爸的怀里!一股暖流,顿时穿透了阿顺的全身!
回到家里,母亲阿兰亲切地问道:
“阿顺,找到工作没有?”
“妈咪,我找到一家贸易公司。”阿顺回答。
“做什么工作?”安娜接着问。
“仓库保管员。”阿顺回答。
“工作累不累?”丽莎迫不及待地问。
“不累!”阿顺停顿一下,接着对大家说:
“工作很轻松!还提供免费午餐,请大家放心吧!”
70、码头上的精彩情节
第二天一大早,安娜和丽莎还在睡梦中,马德顺就起床了,对母亲阿兰说:
“妈咪,我们公司离家比较远,我要提前吃早餐,步行去上班。”
“好的,我马上为您准备早餐。”
马德顺吃过早餐,匆匆赶到码头上,看见一些黑人、白人、阿拉伯人,正在陆续到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男性劳动力奇缺,“苦力”活儿基本上都是外来人口承担,大多数“苦力”没有文化,有的连法语都不会讲。像马德顺这样,身体健壮,既有文化,又会讲法语,长得又帅的小伙子,就成了稀有的“宝贝”。
不一会儿,老板巴比亚乘坐一辆老爷轿车来到码头。下车后,他吹响了口哨,准备召开班前会,工人们纷纷围了上来,在老板的左右两边,相向整齐列队,报数。由于老板巴比亚是一名退伍的法军中尉,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处处以军人的作风,要求和训练工人,所以,两位组长分别向老板报告,颇有几分军事化的味道,马德顺感到非常新鲜!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里拉向小组队列发出口令,转身跑向巴比亚,立正、敬礼:
“报告老板!里拉小组,应到十二人,实到十二人,全部到齐。报告完毕!”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玛卡向小组队列发出口令,转身跑向巴比亚,立正、敬礼:
“报告老板!玛卡小组,应到十三人,实到十二人,一人请假。报告完毕!”
两位小组长,跑步回到队列,站在左、右第一的位置上,等待老板发话。
“稍息!”老板巴比亚说:
“今天,我们首先卸载一批来自东方的货物,容易破碎,搬运时要特别小心!根据公司的规定:损坏货物,照价赔偿!”巴比亚接着安排任务:
“里拉小组,负责一号船坞。玛卡小组负责二号船坞。开工吧!”
巴比亚看着两个小组的工人,开始了正常工作,这才放心地钻进老爷轿车,一溜烟地开走了。
快到中午时分,那辆老爷轿车又回到码头上,老板巴比亚从轿车里下来,看见两艘船上的货物,已经卸载一大半,码头上新增了两大堆摆放整齐的货物,巴比亚高兴地笑了!
这时,戴着“遮阳帽”的餐馆外卖伙计,已经挑着两个箩筐,来到码头上,将装着面包和牛奶的箩筐放在遮阳伞下。
巴比亚吹响了“口哨”,外卖伙计大喊一声:
“开饭啦!”
工人们纷纷过来,排队用餐。
当马德顺最后一个走进遮阳伞,从老板手中接过面包和牛奶时,巴比亚说了一句:
“小伙子,就坐在这里吃吧!”说着,将坐着的长凳让出一半。
“谢谢!”马德顺谢过之后,毫不客气地坐在老板身边,大口吃起了午餐。
“小伙子,能吃饱吗?”巴比亚问道。
“能吃饱!如果再增加一点‘生菜’,就更好了!”马德顺回答。
这时,从停在远处的老爷轿车的后排,下来一位中年女人和一位妙龄少女,在轿车附近来回走动,向遮阳伞方向不停地张望。
马德顺吃完面包,喝光牛奶,将铝合金杯子放回到箩筐里,正准备起身前往工地干活时,巴比亚对他说:
“小伙子,您到轿车里去,把我的笔记本拿来。”
“笔记本放在什么地方?”马德顺问。
“放在副驾驶座位上。”巴比亚回答。
“好的!”马德顺立刻转身,跑向轿车。
正在这时,两位女人从轿车旁边经过,一张手绢从妙龄少女手中,掉到地上!
马德顺赶到轿车旁,立刻捡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