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了,那么上学的事就必须提上日程。生病前小弟还有几天就小学毕业了,也算毕业了。但这两年尤其是第一年几乎都没有看过书,后面虽然断断续续复习了一下,可他那样子,活下来就是奇迹,谁也没对他有什么要求,他记得多少还真不好说。
所以,他是继续读小学,还是直接读初中,在哪里读?这些都是问题。
回家读自然不可能,一个月从家里跑南市一趟也折腾,花费也不少,还没办法随时监督指导,预防他走入歧途,倒不如直接在南市就读。但他户口不在南市,进不了公办学校,只能读私立,私立一般都是周一到周五住校,妈妈肯定舍不得,更担心他的身体。
还有一个办法,凑齐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材料递交教育局,再让黄天磊妈妈帮帮忙,这样肯定可以进公办,甚至可以在中心附近的学校就读。
这种情况是最好的,因为这样一来,弟弟可以直接和中心的孩子一起托管,既方便,又有二姐教导,避免他走歪,妈妈还可以协助中心的煮饭阿姨煮饭菜,一举数得。妈妈也最是乐意,第一个赞成。
但这个需要梁翠出面才行。这让梁翠有些为难,确实,只要她开口,黄天磊妈妈肯定帮这个忙,却不免让人不喜,有挟恩图报的意思。
一时间大家都有些沉默,妈妈一看,瞪向梁翠,张口就要施压……二姐却先一步出声道:“阿翠,这事你不准管。弟弟,你长大了,你来选,你是选择继续读小学还是读初中?是想读私立还是公立?不管你选哪个,我来想办法,一定给你办到,不用阿翠出面。”
最后,弟弟选择了读初中,公办。
因此,二姐也和弟弟约法三章,若他做不到,他回家去读书,或者直接辍学回家种地,他们只养他到十八岁,十八岁后不再管,他可以一辈子在家种地。
已经见识过大城市的繁华,又怎么甘心回家种地?二姐就凭这一点,就能让弟弟不走歪道,梁翠又佩服!
自此,弟弟的事基本解决。
轮到三姐,三姐适合做什么工作?原本梁翠的提议很好,三姐也喜欢。但梁翠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若三姐有了孩子怎么办?这个问题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虽然三姐才二十一岁,目前还在吃药,不适合马上要孩子,但李彦已经二十六了,最多能拖一两年,有孩子是迟早的事。
李彦是被收养的,其养父养母有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需要照顾,不太可能来帮助三姐。而妈妈,眼里也只有弟弟,也不太可能放下弟弟不管来帮三姐带孩子,若在眼前,有可能搭把手,离开弟弟去帮她,不可能。
因此,若把这个铺面开起来,开几个月或一年半载还好,等三姐有了孩子,三姐一个人既要带孩子又要开铺面,根本忙不过来,铺面最终还是得关闭。既然如此,开这个铺面是否值得?如果不值得,倒不如不开,免得白折腾。
可不开,三姐又能做什么?培训中心有很多职位,可三姐小学没毕业根本做不来,而且精神状态始终是个隐忧,很多事情也不敢要她做。唯一能做的就是打扫卫生,以及协助前台做一些简单的事。
这个工作的好处就是,即使她有了孩子,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孩子不哭不闹的时候就可以把孩子放旁边做一点,孩子闹腾就带孩子,反正这些事情也没时间限制,什么时候做完都可以。假期可能相对忙一些,平常开学也不太忙,还能管饭。
缺点就是离李彦住的地方远些。就看三姐愿不愿意?
经众人分析后,三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培训中心工作。对她而言,家庭和家人始终是她心中的首位,自己兴趣爱好不值一提,何况还涉及到孩子问题。孩子,将是她日后心之所在,重中之重,别说为兴趣让步,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两件事圆满解决,梁翠从头到尾也就听听而已,基本不用她说话。
结束后,准备离去,转身却发现,屏风另一边赫然坐着原本已经离去的黄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