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分钟后,他惊讶的看着梁翠,问:“你真没接触过奥数?”
梁翠如实道:“家教教过小学奥数算不算?”
刘老师瞬间有些无语,随后不答反问:“你知道你考多少分吗?”
梁翠在心里估算一下道:“大概七十左右吧。”
她不能保证过程会不会挨扣分,因为她完全不知道奥数书写格式过程有什么要求。
“不错,71分,写出来的都是对的,但有些题方法过于复杂,所以浪费很多时间,过程啰嗦不严谨挨扣了两分。你知道你这个成绩在决赛中能获什么奖吗?”刘老师又问。
梁翠摇摇头,她被黄天磊妈妈说服不过才两天,压根没有时间去查这些。也就是说她对关于奥赛还是处于什么都不懂的状态。
刘老师却没给她解惑,又问:“剩下的题目你是不会做,还是没有时间做?”
梁翠回道:“若时间足够,应该是还能做出一部分。”
刘老师没再说什么,只让她下午再继续接着做,看看能做出多少。梁翠回到班里,因为最后一节是语文课,她要上的课。
下午梁翠又到奥数班用了一个多小时把剩下的两道大题做出了大半,可惜没有完全解出来。可就是这样,刘老师已经已经恨不得把梁翠当宝贝供起来。
他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培养出一个世界冠军,可他的学生一直连参赛资格都没有。为此他一直深感遗憾,也许这个学生就是他实现愿望的一丝曙光,他一定要用尽全力把她培养起来。
刘老师就着试卷把梁翠存在的问题一点一点给她分析了一遍,随后又给了她一本奥数集题。这本集题是他精心挑选的,里面涵盖了各种类型的奥数题目,也是他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
他让梁翠抽空就做,不会的、或有疑问的随时来找他。对梁翠,他打算全程一对一辅导,希望她真能让他实现多年的梦想。
梁翠接过书,此刻的她并不知道这本书的重量,更没有觉察老师对她的特别和重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老师耐心地解答梁翠的疑问,引导她思考,甚至有时候他像朋友一样和梁翠探讨一些极难的模拟题,一起寻找多种解题方法。
梁翠也逐渐感觉得刘老师对她与众不同的器重,也猜出刘老师的打算。因此,每次拿起那厚厚的集题册,就感觉手上、心里都沉甸甸的。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刘老师对她的关心和期望。她很感激刘老师的付出,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于是,梁翠越发努力,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她夜以继日地学习,连上厕所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解题思路。每当遇到不懂的,都会积极虚心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梁翠很喜欢和竞赛班的同学交流,因为他们也都是数学天才,思路想法常常让她感到耳目一新,对她帮助很大。同样,与她交流的同学也得到很不错的收获,因此大家也很乐意与她交流探讨。
此后,每日里,梁翠就像在沙漠中寻找水源的旅人,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解渴。
刘老师看到梁翠如此刻苦,心里很欣慰。这个天赋和努力都堪称妖孽的人,让刘老师仿佛看到了自己梦想在向他招手,仿佛只要再加把劲,就能触手可及。
因此,刘老师对梁翠更是越发尽心尽力,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传授给她。他又费尽心思地给梁翠弄来更多不外传的题目,这些题目每一道都是刘老师精心挑选的,就像是一道道神秘的关卡,让梁翠不断地挑战,挖掘更深层次的潜力。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锻炼她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梁翠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茁壮成长着!
她只觉得时间不够用,周一到周五忙着学习奥数,周末既要去刘女士那学医,又要去特殊培训那了解一周的具体情况。包括接了什么学生,什么情况,做了什么计划,再开会讨论计划的可行性等等。
好在开学前,她对特殊培训的规矩进行了调整,规定每次最多只能同时接收两名特殊学生。即使报名人数超过限额,也需按顺序排队等待。必须一个完全好了才能再接下一个。而且给每个学生做好档案,这个学生存在什么问题、她们怎么解决,每天做了什么特训,有什么样的进步都必须记录的清清楚楚。
周一到周五朱老师有空随时检查调整,周末再一起总结调整,以便更好的解决下周的问题。
梁翠整日忙碌,连散打训练都没再去,而二姐新开的食品公司,她也同样无暇顾及。只知道张志刚最终决定投资,大嫂也参与其中,还把李彦也拉了进来。在询问过他的意见后,他果断辞职,决定专门帮助二姐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