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 > 第202章 中国最大毒枭2

第202章 中国最大毒枭2

很快。

项目便得到了各方投资。

融资金额超过了1个亿!

实际上。

他的林场连一颗种子都没有撒下去。

很快,刘招华成为了当地多个乡镇领导的座上宾。

被大家奉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2003年下半年。

刘招华又看中了临桂县古定村一个巨大的天然山洞。

谎称要投资1.3亿在这里面开办一个洋葱晶工厂。

实际上是为筹备新的制毒工厂做准备。

2003年2月6日。

桂林晚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一个居民勇抓小偷的故事。

而这个单枪匹马勇抓三名小偷的热心市民,竟然就是使用化名的刘招华。

在采访中,刘招华自称36岁,练过多年的散打。

一通高谈阔论,满满的正能量。

一个身负几十吨毒品案的毒王,怎么敢如此高调呢?

十六岁那年,刘招华中专辍学后,谎报年龄,偷偷跑去当兵。

成为了福州边防支队的一名战士。

他在部队里表现非常积极,深受领导器重。

两年后,刘招华被部队推荐到福州武警学院深造。

回来后被破格提拔为排长。

那一年,刘招华实际年龄还不到20岁。

不久,刘招华还成为福建平潭屿头派出所代理司务长。

是部队同辈中最年轻的干部。

1988年。

市场经济开始萌芽。

嗅到商机的刘招华想要离开部队,开创商业版图。

从这件事情就能看出,他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毕竟那个年代,敢主动打碎铁饭碗的人,可谓寥寥无几。

但是怎样才能合理的又不给自己留下严重污点,手续齐全的离开部队呢?

刘招华选择的方法是利用代理司务长的职务之便,贪污了145.15元公款。

如他所愿,因为业务能力很强,受到组织推荐提前转业。

刘招华被分配到福安市人民法院当上了一名法警。

两年后,因为出色的交际能力,被当地政府抽调,负责招商引资项目。

1992年。

他利用招商引资项目负责人的职务之便,与人合伙在赛岐镇苏阳村建造了一家塑胶加工厂。

并在旁边盖了一幢当时全镇最豪华的别墅。

而这个加工厂,就是后来他第一次生产毒品的场地。

很会来事的刘招华人脉通天,结识了很多来福建投资的台商。

他们一起经营走私生意。

不到一年,便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300万元。

他在1993年购买了三辆轿车。

三辆相同3.0排量的黑色皇冠小轿车。

因为在法院旗下的政府机关工作,当时院长乘坐的是一辆桑塔纳。

而他却每天高调的开着一辆皇冠3.0。

1995年下半年。

一个叫陈文印的毒贩找到刘招华,让他帮忙制造冰毒,自己负责销售。

没错。

就是在福建停车场抓到的那个猪队友。

刘招华早年丧父,姐弟四人。

母亲很早便瘫痪在床。

为了祈求母亲早日康复,那时刘招华便开始信佛。

且是一个极其坚定的信徒。

1979年。

刘招华获得福建全省的中学化学竞赛二等奖。

在哪个教育匮乏的年代,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绝对可以称作化学天才。

可惜的是,他是由哥哥姐姐拉扯大的。

因为家境贫困,刘招华读到中专后,不得不辍学。

这时,家里发生了一系列变故。

大哥的儿子在工厂干活时被电死。

在刘招华长期信佛的感召下,大哥夫妇二人出家了。

二哥夫妇在大哥和他的感召下,后来也出家了。

二姐的两个孩子先后夭折,随后离了婚。

她表示,如果当时不是为了照顾年幼的刘招华,她也会出家的。

刘招华的第一任妻子和他离婚后也出家了。

刘招华从小就极具化学天赋。

他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个台商。

这个台商向他普及了当时世界上的一个新兴毒品——冰毒,即安非他命的一些知识。

为了深入了解这个东西,刘招华托他买了一本台版的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手册,开始自己研究制造冰毒。

因为麻黄素在我国几乎是不可能获得原料。

刘招华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