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古邑侠踪 > 第105章 山村童谣

第105章 山村童谣

糯米蒸熟后晾干,再晒干,然后在白鳝泥(又称高岭土、观音土、陶土,是一种含铝的硅酸盐矿物,状若面粉,颗粒细腻)中炒成炒米,再用极细的筛子筛去泥土,将炒米与芝麻、花生等煮成饭,盛于木框中压紧,再切成片,吃起来香脆无比。

蕃薯干是将蕃薯蒸熟后切成条状,晒干,也在白鳝泥中炒熟。

六谷即玉米,也是如上法炒制。

风逍是用面粉在一个平底锅中糊成饼状,蒸熟,将饼在竹竿上晾成半干,再切成菱形,还是在白鳝泥中炒熟。

油尖则是在菱形麦片的中间剪个洞,将麦皮的一端从洞中穿过去,等晒干后,在油里炸制而成。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制作这些土法美食,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常常吃得满嘴留香,连饭都不想吃了。

这些在冬季制作好的农家零食,被农妇们用一只只大大小小的陶瓮、瓷坛等储藏起来,可以当零食吃到次年的夏秋季节,解决了很多农家孩子嘴馋和肚饿的问题。

秦时月二人吃着这些零食,喝着糯米酒,听了不少的掌故和传说,得到一个可以确信的答案——燕落村就是正宗的燕青后人的聚居地。

在末一天的访谈中,下午三点左右,他们离开的时候,却听巷子里传来一阵童谣:燕落荒汀鹿柴间,奇峰兀起碧湲边……

秦时月大吃一惊——这不是他跟河野英男斗智斗勇好半天才拿到的那首藏头诗么?在这里怎么就成了小孩唱的儿歌呢?

他进了小巷,叫住几名正在唱着儿歌踢毽子的小孩,一问,还真是这样,这歌,他们的哥哥姐姐都会唱,说是老辈手里传下来的,目的是勉励他们要好好读书,求取功名。

“那你们还会唱什么儿歌?来,唱得好的话,有糖吃。”秦时月从兜里取出一把水果糖。

看到玻璃纸包着的水果糖,孩子们的眼睛都变得晶亮晶亮的了,于是争相献上儿歌,唱到第三首,秦时月听得眼睛也开始发亮。你听:

说金台,

道金台,

金台本是农家孩,

父母双亡好孤单。

说金台,

道金台,

金台飞身打擂台,

打得黑风吓破胆,

打得石猴脑瓜开。

说金台,

道金台,

金台山上筑高台,

桌上高供御师牌

说金台,

道金台,

灵鳖十八金灿灿,

好像群星下瑶台。

啊呀,这不是得了个宝么!这与他上次探访佛殿基台基庙得出的结论,不是高度吻合了吗!秦时月想,将身边的水果糖悉数给了孩子们,一个人立在那里发呆。

“小后生啊,侬在个里打什么呆果?”耳边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是有人在问他在这里发什么呆呢,秦时月反应过来,抬头一看,原来是村里的阿饼。

这个阿饼,这几天秦时月来采风,每天都能看到的,听村里人都“阿饼阿饼”地叫他。

阿饼看上去七十多岁,身板笔挺地出没在村头巷尾,背着钓鱼竿和鱼篓,也拾拾他认为有价值的破烂。

有村民多次指着阿饼的背影对秦时月说,阿饼是村里的一名闲汉,也是个老光棍。但别小看这个闲汉,他可是个跑过三江六码头的人。虽然身边没钱,只是“穷游”,到哪都是讨碗饭吃,找马棚牛栏睡个好觉,但全国各地许多地方都去过,是个不简单的人。

之所以叫他“阿饼”,是因为他最喜欢吃麦饼,如果尽供,一顿能吃上十八张,能得跟景阳岗上喝十八碗米酒的武松比一比了。

秦时月看看阿饼的眼,苦笑着摇了摇头。

阿饼的一只眼是斜视的,露出白多黑少的质地,很难看。

时月想,你阿饼吃得好空,一天到晚在村里转悠,无心无事的胜似活神仙呢。而我秦时月呢,看似少年得志,却是个操心的种,整天被烦恼或心事挟裹着,您就别来打扰我了哦。

阿饼的眼睛看着别处,突然冒出一句:“你是对小鬼头唱的歌谣感兴趣吧?”

秦时月一听,才将注意力集中到阿饼脸上,才明白阿饼是在跟自己说话。

他这才想起,阿饼有斜视。阿饼的眼睛看着你时,实际上是在看着别处;眼睛看着别处时,却是在看你。这感觉好生奇妙,呵呵。

秦时月于是笑笑,说:“是啊,阿饼叔,想不到这村里还有这么有文化的儿歌啊。燕落村就是不一样,厉害,厉害!”

“是啊,黄天荡下闭奇书哦,咱燕家的奇书……”阿饼双手背在后面,诡秘地冲着他笑笑。

“啊呀,阿饼叔,您老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