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吏部尚书被称为六部之首,而且还没有人敢得罪的原因,就是因为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得罪了吏部无异断送了之后的升官之路,所以信件来到吏部尚书手里才没有人敢抢的原因。
随后吏部尚书看完之后眼神也有些凝重,但看着周围有些好奇的眼神。
把信没有交给周围的官员,而是直接交给小太监说道:“你把这封信的内容念给在场所有的官员听。”
小太监听到吏部尚书这么说,也只能听从,随后用那尖哑的声音,在朝堂上高声说道:“陛下圣安!草原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庞大的部落,那个部落的人数高达惊人的50万,这其中披甲带刀的人就有个10万左右,其中还有1万多名重骑兵。
希望朝廷能重视起来,尽快派人加强一下辽东边关的军备。”
这时所有的官员都哗然了起来,没想到草原里已经这么有势力了,虽然说如果做好了准备抵抗这1万重骑兵也不是不可能,但要知道这只是一个部落里就拥有1万重骑兵。
那其他部落里会不会也拥有重骑兵?
这个问题环绕在太和殿诸位官员的脑海里,一瞬间,所有的官员都变得有些焦躁不安。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元朝,再度横空出世直接把整个大陆给践踏一遍,一个部落里拥有1万重骑兵,要知道草原里像拥有几十万人口的部落虽然不多,但拥有10万人口以上的部落却有个几十个。
每个部落就算拥有1000名重骑兵,那你整个草原上也得有个二三十万重骑兵。
虽然草原上不可能拥有这么多,但哪怕拥有10万以上重骑兵,大乾都可能有被灭国的风险。
永和帝可是在思考怎么办,永和帝虽然现在一直想着争权夺利,但毕竟永和帝还是整个大乾的皇帝。
如果大乾都没了还要皇位干什么,但永和帝刚想要开口说话,看着下面各位大臣和武官叽叽喳喳的样子,完全没有要搭理自己的打
算。
永和帝看着这一幕刚想要开口肃静朝堂,但还没有开口,就听到后面传来一道声音。
“太上皇驾到!”
永和帝听到太上皇来了,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但还是恭恭敬敬的把龙椅给让了出来。
太上皇看到这一幕,满意的点了点头,以后也毫不客气的叫人再搬来一把椅子,叫永和帝坐在一旁看自己如何处理政务的。
永和帝坐在一旁看着这个椅子,比原先坐的龙椅矮上了许多,再看着大臣们恭恭敬敬的对太上皇的样子。
对待自己的时候完全是天差地别,他们对的太上皇恭恭敬敬的一丝一毫不敢逾越,对待自己的时候则是有些随便了许多。
永和帝看着那些突然恭敬起来的官员,更加意识到了权力的重要!
太上皇仿佛没有注意到永和帝不干的眼神,而是拿起信件快速的扫了一眼,知道了发生了什么。
太上皇在大明宫听到朝堂上有八百里加急的军情的时候,就立马坐上轿子,催促着太监们快一点来到太和殿。
太上皇看到信中的内容,不由得在心中暗骂,在草原上的卧底真是一群废物。
调查了一个多月,什么都没有调查到,还是边关的将士们发现了那群重骑兵的踪迹,写成军情汇报过来的。
太上皇此时骂了几句,就没有心情再处理草原上那些废物卧底的事儿了,当务之急是尽快处理这件事儿。
毕竟整个操场的人都知道,一旦到了冬天,草原上的粮食不够的时候,就会南下入侵中原。
于是太上皇就准备立刻起兵,把一些将士送到辽东边关,让他们在这个冬天驻守辽东边关。
太上皇想到这里立马在朝堂开口说道:“哪位爱卿愿意远赴辽东边关驻守呢?”
太上皇此话一出,下面的那群武官,一个个顿时如同被掐住了脖子一样,安静了下来,他们知道此次去辽州边关如果守住了,那就是大功一件。
如果没守住太上皇也不会怪他们,如果他们没守住的话,他们的命就会丢在辽东,所以太上皇当然不会怪他们了。
毕竟他们都已经为此丢了性命,而且还是自愿前去的,太上皇也为了不能含住将士们的心,不能太过苛责他们,前提是他们不能主动逃跑的。
就是丢下整个边关于不顾,自己逃跑的那种将领,可能会被诛九族,不过到时候这种投降的人,估计第一时间也会当走狗投靠草原上的异族吧。
永和帝随后用看笑话的目光看向太上皇,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