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没有做过疙瘩汤,看妈妈做过,程序是知道的,不过做起来却有些无从下手。
他先烧了一锅底的水,又切了点儿白菜叶进去,一股白菜的味道便飘了出来,用瓢舀了点儿凉水,均匀地浇在白面上面,就形成了疙瘩,有大有小的。用手抓起来撒在锅里,看着面在水里翻滚着,他又回到里屋拿了三颗鸡蛋,想做个荷包蛋。
妈妈坐在炕上围着被,什么都不说。她知道,既然让他去做就要放开手,如果这个时候指指点点的,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
鸡蛋下到锅里却怎么也不熟,用铲子碰一碰软的,再过一会儿碰一碰还是软的。等不及了,索性几铲子下去给打成碎沫沫了。蛋黄从蛋清的包裹里出来时,竟然有一种解放的感觉,鸡蛋味儿就飘了出来。又切了点葱沫和香菜沫在里面,味道很好闻,连高磊在屋里都说香。又从坛子里舀了一勺大嗑油(葵花油)淋在里面,油香四溢,高超自己也不禁有些流口水。
盛到盆里端到炕沿上,放上桌子,把碗和筷子拿出来,一人盛了一碗,他也一直没有吃饭,感觉很饿。
妈妈围着被子没有动地方,意思是你们先吃,她等好点再吃,高超便和哥哥吃起来,闻着挺香,怎么吃到嘴里怎么没有味道呢?这才想起来:“哟,没放咸盐。”
他便下地想拿咸盐往里放,妈妈忙说:“别直接放,盐粒不化,你先擀成面儿再放,边放边尝,别再咸了。”
高超把盐粒放在桌子上,又拿了个空碗咯嘣咯嘣地把盐粒儿擀成了盐面儿。
一点一点地放在汤里,边搅和边尝,感觉差不多了,又把自己和哥哥的倒进盆里搅了搅,再盛给他:“你再尝尝。”
高磊接过来吃了一口:“嗯,真不错,你这手艺能当老师傅了(当厨师)。”
高超听了心里也挺高兴,平时想让哥哥夸几句是很难的。
妈妈也过来吃,尝了一口之后说:“真挺好吃的,鸡蛋打碎在汤里面更好吃。”
吃完饭高超收拾了碗筷,赶快捂被睡觉。
妈妈和哥哥都累坏了,自己要不是睡着了也会去甸子里找牛,去分担,是分担不是添乱。
很快高磊就睡着了,他又梦到了找牛的场面。顺着大道往泡子走去,雨中的大道就不能再称之为道。碱土地不长草,好天溜光,一下雨就打滑,还不如草地好走。知道下雨他连鞋都没有穿,手里拄着一根树棍以防摔倒,可还是摔了好几次。屁股上胳膊上全是泥,雨布直接系在脖子上,根本不起作用,只要不丢了就好。
他本来想进渔房问一下,看他们有没有看见,但估计他们看不见。
一般打渔的都是屯子里比较懒的人,是因为不愿意干农活才到泡子边上打渔。
每天出一趟船,剩下时间就喝酒睡觉。不但懒还馋,每天吃鱼还不够,经常到屯子里买鸡,屯子里的鸡,好多都卖给他们了。
算了,不去问了,渔房前面的水面比较开阔,看不见有牛的样子,往渔房后面的苇塘里看看吧,他便趟过了水沟往苇塘方向走去。
进泡子要经过一块草特别好的甸子,这块甸子是大队的,如果谁家的牲口进来吃草被抓到现行是要罚钱的。大队还专门找的一个虎绰绰的人看甸子,说是虎绰绰,就是做事情特别死相,不开面。可能罚的钱他也能觅下一点,反正屯子人都挺恨他,可人家是奉大队的旨意,不但不觉得不好意思,还觉得挺光荣。
这儿的草长得又高又密,让雨水浸透了的草光脚踩上去软绵绵的,特别舒服,不滑不扎脚。也可以跑几步,可是有水溅起来,溅到身上冷,高磊就一步一步地往泡子里面走。
远了看不清,等走近了些,影影绰绰的还真就看见了几头牛在苇塘里吃苇子。
高磊心想:“牲畜终归是牲畜,这么大的雨看甸子的也不来,这牛却越过了甸子去吃苇子,是不是傻?”
他赶快过去,想把牛赶出来。可是牛正吃得起劲,竟有人来捣乱,犯起了牛劲,加上在水里人跑得没有牛快,这牲畜就欺负人,不往外跑反而往里跑。急得高磊看追不上,就只能兜了个大圈子绕过去往外赶,费了好长的时间才把牛从苇塘里赶了出来,赶到渔房后面的壕沟边,让它们先在这里呆着,他就又往泡子里去找其他的牛。
经过一个苇包(大片的苇塘),又找到两头牛,把它们赶出来,跟前面的拢在一起。
那雨这时下得大了起来,牛倒也不再乱跑,聚成堆儿站着。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牛,高磊只好又进了苇塘。这次他走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