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残花终结实 > 37) 审视内心

37) 审视内心

世界。尽管要忍受孤独的煎熬,但我别无选择。

一切终于想明白了。我长出了一口气。我不是一个能够挑战道德规范的人。我想随意而为,但我承受不起放纵欲望的后果。我需要男人,但不是已婚男人或露水之欢。偷欢满足肉欲,如同饮鸠止渴,只会加重我的痛苦,绝不可能给我带来幸福。

在新奥尔良的返程航班上,我曾鄙视自己虚伪。的确,我没有顺从身体的渴望,可现在我明白了,其实我是顺从了自己的心。既然如此,那就算不上虚伪了。太好了,我总算弄明白我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是什么了。

再来想想那些翻墙出轨的人。他们是另一类人,不,也许不是另一类人,应该说,他们对利弊得失的考量与我不同。他们既然选择了翻墙,必是因为利大于弊吧,至少事先他们的估算肯定是这样的,否则谁会干损人不利己的蠢事?

有人翻墙后会把这个行为重复下去,因为翻墙的后果正如预先所料—利大于弊,而且“弊”在自己的可承受范围之内。米兰·昆德拉笔下的托马斯便是一例。他的反复出轨害得妻子痛不欲生,他自己也为此愧疚纠结不已,但这些痛苦都抵不过他对探索每个女人有别于他人的百万分之一的差异的强烈渴望。尽管出轨有所失,但是得大于失,因而翻墙便成为生活常态,直至利小于弊的那一天才会停止。

有人翻墙后走上死路。预先高估了翻墙的好处而低估了暴露的风险和随之而降的灾难。后果远比预先估计的糟糕,有的甚至超越了生命所能承受的底线。安娜·卡列尼娜离家跟情人住到一起后,抱怨情人把自己害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感慨自己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其实,在那个时代,女人出墙的后果是完全可以预知的,她丈夫也曾提醒警告过她,她怎会不知道呢?只是她高估了爱情的力量,高估了她承受恶果的能力,同时也低估了现实的残酷。在浪漫激情褪去后,在鄙夷的白眼下,脆弱的爱情支撑不起生命和未来,最后她只能以惨烈的方式结束生命。《失乐园》里男女二人最后双双自杀,宣称要以死来求得爱的终极永恒。我没法理解这种永恒。就算死亡意味着永恒的美,谁会在有爱有幸福的希望中结束生命?到底还是因为他们的爱情承受不起“生”的重量。偷情败露后陷入现实的困境,事业家庭尽毁,眼看着爱情也将走向下坡路,活着的希望在哪里?所谓的永恒的美,不过是自欺欺人地给绝望无奈贴上个漂亮的标签罢了。求生的欲念是写在人的基因里的。若非生而无望,正常人怎么可能抵制住求生的本能?

呃,我好像从来没有萌生过自杀的念头。仔细想想,没有,真没有过。这些年来我在苦海里挣扎,想到过有可能会精神崩溃,想到过有可能会得场大病,但却从未想过要以死来解脱痛苦。据说忧郁症患者多多少少都会有自杀的念头,这么说来我算不上忧郁症患者了?我是正常人?对,我不是病人。我是个正常人,只不过有些忧郁。情况还不算太糟糕。总有一天我能走出忧郁的吧?会有那一天的!

扯得远了,刚才想到哪儿了?哦,翻墙后走向死亡……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翻墙后,即便掉进沟里,也还是可以活下去的。

除了托马斯那种不断出轨的和安娜那种走上死路的,翻墙后还有一个可能:想要回头。周密正是这一类。既然想回头,说明他意识到了翻墙的弊实际上是大于利的。他的利是什么?我不知道。不过,他低估了弊,这点是肯定的。上次见面时他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他低估了出轨对我的伤害,也低估了对他自己的伤害,因缺乏对我和他自己的了解,有些东西在他事前的得失估算中没占多少份量,直到离婚后,他才意识到这些东西的宝贵,才想努力找回来。

咦,我的思路好像有点怪,是不是不大切合实际?我一直在琢磨利弊分析,但人人都这样做吗?我曾跟沈昕感慨“成年人做事怎么可能不考虑后果?”就好像人人做事都会考虑后果一样。分析利弊得失,考虑风险和后果,全都需要理性的思考能力,而有这能力的人有多少?凡事都做利弊分析的人有多少?按着理性判断去行事的人又有多少?我自己能事事都做理性分析并且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按着理性的判断行事吗?我做不到啊。安娜·卡列尼娜被亲戚朋友认为又聪明又有智慧,她的出轨算是理性的行为吗?父亲、周密和陆海都是聪明人,在工作中少不了做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他们的出轨又算是理性的吗?也许是,也许不是,谁说得清呢,恐怕连他们自己都弄不明白。周密说“鬼迷心窍”。那是什么?人被迷住心窍后失去理性的判断力,脑子进水,做出利小于弊,甚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