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怎么这个时候来,弘晔都睡下了。”
提起小儿子,皇帝笑了笑:“小孩子精神短,朕白日里来也总是见他睡着。”
甄嬛关怀道:“皇上这时候来,可用过点心了?若是饿了,臣妾叫小厨房上些吃的。”
皇帝道:“倒是想不到吃些什么。”
甄嬛看向下头站着的浣碧,她这几日顾着身子,没怎么管宫里的事情,不知道小厨房都备着什么。
浣碧福身道:“旁的没有,娘娘如今养着身子,小厨房里鸡汤是常备的,叫他们加些盐,如今冬笋正是时候,加一些面条煮碗鸡汤面快得很,芝麻饼之类也是现成的。”
皇帝笑着对甄嬛道:“你宫里会吃,叫浣碧说得朕都饿了,便依你说的上吧。”
后头一句是对着浣碧说的,浣碧闻言福身下去给小厨房回话,准备起来。
吃的上来,就在榻上的桌案上摆了,甄嬛也在肚子上捂了个汤婆子坐下陪着吃了些,不过产妇有些要忌口的,她那份便清淡些。
二人对面而坐,热气腾腾的鸡汤面下肚,都有些懒懒的,好似寻常人家夫妻夜里凑在一处吃宵夜,颇有些烟火气。
皇帝捂了捂甄嬛的手,见是温热的,便没有急着催她上床躺着。
“朕今日来,是有些事情要问你。”
甄嬛道:“四郎但说无妨,臣妾必然知无不言。”
“前朝这几日发生的事情,你可有听说?”
甄嬛垂下眼心中警惕:“皇上可是说敦亲王殴打言官一事?此事闹得大,臣妾虽然身处后宫,也略有耳闻,只怕如今各宫都已经听说了。”
皇帝道:“此事你怎么看?”
甄嬛笑道:“臣妾只是深宫妇人,朝堂之事怎敢非议。”
皇帝摆了摆手道:“敦亲王说起来也是朕的臣弟,他的事也算家事,朕准你说上几句。”
甄嬛这才道:“敦亲王于私是皇上的臣弟,于公是前朝的武将,此时恰逢年节下,敦亲王又是远途回京,若是此时严惩敦亲王,只怕伤了皇室颜面,也叫旁人非议。”
皇帝道:“这么说,你是主张轻轻放过?”
甄嬛笑道:“若是不痛不痒的申斥几句便轻轻放过,只怕御史言官不服,群起攻之,上的折子能把皇上堵在养心殿出不来了。”
皇帝皱眉道:“正是如此,严惩轻纵都不好,朕才颇为头疼。”
甄嬛附身凑近道:“臣妾以为,朝臣们议论不休,不过是想要个说法,皇上给他们一个说法就是了,最好的,就是让敦亲王登门向张霖致歉。”
皇帝叹道:“他那么心高气傲,叫他登门致歉,简直还不如杀了他。”
甄嬛狡黠道:“敦亲王征战沙场,也算是个英雄,那英雄……最难过哪关?”
皇帝看她俏皮的样子,也笑了起来。敦亲王虽然性格莽直不知天高地厚,行事也不稳重,不过他与福晋感情甚笃,也颇为爱重自己的福晋,此事人尽皆知。
“你呀,难为你能想得到这样的主意。”
甄嬛道:“皇上日日处理国事,臣妾能注意的,也就是这样妯娌间的家事罢了。”
皇帝道:“那依你之见,此事由谁去办最好。”
甄嬛点了点下巴:“皇后娘娘从前也是雍亲王福晋,二人同为嫡福晋往年应当打过交道,臣妾以为,皇后娘娘出面再合适不过了。”
皇帝点头:“嗯,朕也是这么想。”
甄嬛又道:“既然此事上算是委屈了敦亲王,为示安抚,皇上不妨加封敦亲王的子女?”
皇帝略一思忖:“敦亲王育有一子一女,长女庆成郡主,朕破例封她为和硕公主,儿子弘暄封为贝子。公主养在宫中由太后抚养就是。”
甄嬛应和道:“如此将来若有不测,也可以以公主暂时挟制敦亲王。”
皇帝突然看着她笑道:“你刚才说,英雄难过美人关?”
甄嬛脸上一红,嗔道:“皇上惯会取笑,臣妾这几日被眉姐姐带着槿汐几个管的严实,不许沐浴碰水,不许见风,怕是都馊了,那里还能算什么美人。”
其实是不会馊的,虽然不能沐浴洗漱,还是会用热水浸过的帕子擦身,屋里炭火烧得暖和,并不会冻着。
皇帝道:“眉庄管的好,你生产时本就是受惊早产,月子更要好好的养,朕总是忙着,有眉庄管着你,朕也安心几分。”
甄嬛便说他是同沈眉庄一条心,如今不疼惜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