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施肥等等的条件限制下,亩产能够这么多已经不错了。
这五六年来,花婶家的生活能够不至于真的穷得揭不开锅,还是因为唐姑娘把产量提高的方式公开的缘故。但是即使是这样,花婶家也没有真的富裕到哪里去。
花婶家的水田十几亩不到十五亩,剩下的还有旱田,荒地等等的种了玉米花生大豆番薯等等的粗粮。但是种的多,土地多,他们要交的税收也是很多的。虽然说朝廷已经减轻了不少的农税,可是他们要交的税收还是很多的。
花婶家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孙女一个孙子,人口绝对不少的。他们家的人多,再加上花婶家还有老人要赡养,要花费的粮食也是不少的。
租了熊起的田地之后,他们的生活压力也没有减轻多少,但是比之前要轻松多了。毕竟,花婶的丈夫张天民的腿伤了,比石柱的还要严重,都没有痊愈的希望。张天民的腿也跛了,虽然说不影响走路,但是很多的重活却不能做了,身体也带着病,每个月的药钱也是很大的一笔支出的。幸好,药是跟张大夫家买的,所以能够便宜一点。
花婶也知道熊起娶媳妇之后,租给他们家的田地是要收回去自己种的,她都已经做好了收了这季的粮食之后就把田地还回去的想法了。
虽然说熊起收回田地之后他们就恢复了之前的生活压力,但是熊起却教会了秋树打猎,让秋树多了一个赚钱的营生,这样就缓解了不少的压力了。花婶不是不懂感恩的人,她很清楚熊起对他们家实在是太照顾了,说是十多年前的感情,还真是没有人什么可信的。要知道她当年可是没有帮助到熊起,以至于让熊起背井离乡多年。
虽然说,也因为如此,熊起如今才会这么的出息。熊起带着夏叶去花婶家问清楚花婶家的稻子明天就可以收割了,也得知了石庄今天下午的时候就带着媳妇还有小弟石天回青石村,也要开始收粮食了。熊起跟花婶说,明天收粮食的时候他会去帮忙,也许赶在熊翠兰家的粮食收完之前把花婶家的粮食收完,那么他还有时间去帮熊翠兰家收粮食。
其实熊起不用帮她家收粮食的,张家的族人本来就会帮忙,但是熊起也说了自己秋收的时候也没有别的事情,就当是锻炼锻炼,以后自己种田了也做得来。毕竟他都十几年都没有种田了,很多的农活都生疏了,趁着这个时候熟悉熟悉。
花婶看着熊起说这话的时候的样子,微微的叹了口气,觉得这孩子真是厚道。其实熊起这么照顾他们家,也就是刚开始熊起回村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连老屋都还没有拿回来,那个时候住在他们家的时候,他们家的人对他颇为照顾而已。
那个时候因为念着是以前多年的邻居孩子,毕竟多年的感情不是作假的,熊起跟秋树也算是一起长大的。而且,她也是看着这孩子当初那个样子实在是太令人疼惜了,所以忍不住伸出援手帮忙而已。再加上她的家人都是厚道人,没有人对她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所以她做得很顺手而已。可是就是当初的一点点的帮助,让熊起记着她的好到现在,后来各种的照顾她们家,让她感觉很羞愧。
就好像,自己当初帮这孩子的时候,是抱着让这孩子报答自己的想法去做的一样。但是她却不会跟熊起这么说,毕竟熊起回报她是他的想法,他的准则,她可以拒绝,但是不可以乱说熊起如何。
跟花婶确认了要收割稻子的时间,熊起就带着夏叶离开花婶家了,顺便去熊翠兰家看看熊翠兰和两个孩子。当然,老屋这边只剩下熊翠兰和石柱夫妻俩带着石头和甜甜兄妹俩,石庄他们都赶回青石村准备秋收了。
熊翠兰家今天中午的午餐过后,石庄已经带着自家媳妇以及五十两银子回青石村了,就要秋收了,明天后天就要割稻子了,他们家只有二弟跟弟妹在家,会忙不过来的。所以石庄带着自家媳妇回去帮忙收粮食了,而熊翠兰却带着石庄的双胞胎儿女留在岭树村照顾石柱,毕竟石柱的生活还是需要人照顾的,而石柱还要留在岭树村准备随时被张大夫复查,就没有回青石村。
已经十一岁的石天原本也是要留下来的,但是早熟的石天却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现在爹娘都不在家,娘亲还要照顾爹爹和侄子侄女,他已经能够跟哥哥嫂嫂收粮食了。熊翠兰也不是溺爱孩子的人,而且在农村人眼中七八岁的孩子早就已经可以下地干活了,只要不是重活儿就行。所以,十一岁的石天也是要回家收粮食的。
于是,今天中午分了卖猎物的钱之后,石庄就带着媳妇小弟还有五十两银子回青石村去了,留下熊翠兰带着还在养伤的丈夫和孙子孙女在岭树村。其实熊翠兰这个劳力也是应该要回去的,但是这边还有行动不